索尔仁尼琴,一个备受世人争议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两年前,他在莫斯科逝世,享寿89岁。作为中国翻译研究会的会长,谢天振特别指出,翻译索尔仁尼琴这套文学巨制是中国翻译界的一项工程,9位译者历时3年才得以完成。 索尔仁尼琴终生耗力最大、最为震撼人心并奠定了其文化、思想界地位的两部多卷本的巨著,即流亡前写的三卷本《古拉格群岛》和流亡期间几十年写作而直到临终都未全部出版的《红轮》。关于《红轮》,谢天振说,由于他没有参加翻译,所以只能谈谈自己个人对此书的看法。有人称《红轮》总文字量可能是有史以来最长的文学作品,而且这部作品涵盖了20世纪初期几乎所有俄罗斯(苏联)重大政治事件。小说总字数接近千万字。这次率先出版的是前三集,共八部,主要书写的是十月革命。在这部被称为“往日叙事”的历史小说里,除虚构人物外,有几百个历史人物出场。所反映的事件时间跨度从1914年8月的一战到1916年的俄国民权运动、俄国资产阶级二月革命、无产阶级十月革命、水兵叛乱,一直写到1945年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不仅有传记一样的描写,也有战场的全景画面;有政治动向的分析,也有街头巷尾的素描;有会议上的发言,也有爱情生活的叙述;有报刊摘要,也有风光民风的展现……总之,索氏通过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描述,把这一切汇聚成一幅浩大的画面,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全景历史”。谢天振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这部书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有些类似:都试图通过对宏大历史场景的再现,重新思考俄国甚至人类的命运。索氏答法国《读书》杂志编辑问时解释了取名《红色车轮》的含义:它象征着永不停息的旋转的历史车轮,象征俄国历史上堂吉诃德式的人物与之搏斗的风车,象征列宁在瑞士流亡期间所憧憬的“革命的火车头”,也象征着命运之神的光环和熊熊燃烧的烈火的光环。作为中国翻译研究会的会长,谢天振特别指出,翻译索尔仁尼琴这套文学巨制是中国翻译界的一项工程,9位译者历时3年才得以完成。其中两位翻译家还没有等到书出版,就已经离开了人世。据了解,这次出版方选择了东北师大和吉林师大两所俄语专家集中的大学,最终张达明、夏广智、林全胜、李青、何茂正、李万春、胡真真、朱宝寰、武学善等9位俄语专家成为该书的译者。其中最年轻的已经61岁,最大的80多岁,他们中职称最低的也是副教授。谢天振说,他知道何茂正教授,在俄苏文学翻译中是高手。《红轮》中涉及到很多国外的历史知识、背景事件,人名、地名,翻译时需要大量的资料阅读做准备,其工作量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而且索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甚至经常在行文中独创一些词语,这对译者来说,难度很大。他听说,李万春教授负责《红轮》第三辑第二部70万字的翻译。他是用两年的业余时间来翻译的,因不会用电脑,这70万字全靠手写,为保证质量,进行了第二稿的修改,这样他一共写了140多万字,光抄写就需6个月的时间。谢天振感叹,我们读到一部好的外国作品,千万不要忘了为它辛勤付出的翻译家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