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这两句诗,恰似在一千多年前为三十年来英语专业的变化提前写下的注脚。建国之初我国只有50所大学开设英语专业,到1965年英语专业点也仅有74个。从1978年到2008年这30年间,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有了迅猛的发展,专业点增加了十几倍,总数达到900多个。目前,英语专业在校学生也大幅度增加,总数达到大约40多万。在英语专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它本身也经历了深刻的改革。纵观这30年来教学改革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它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整顿恢复,大致上是从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第二个阶段的教学改革以探索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为其主要内容,同时在大纲制订和执行、教材建设、教法试验、测试评估等方面都有所建树。第三个阶段从2000年延续到目前,主要特征是狠抓本科教学质量,进行精品课和精品教材建设,对于前一时期的教学改革进行反思,为英语专业的学科重新定位,从而对于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细致的要求。张萃的经历反映了现在英语专业就业的情况。2010年5月,经过一轮“疯狂”投递简历之后,张萃的工作仍未确定下来,这让她情绪变得很低落,觉得选择英语专业并不如当年想象的好。张萃,北京体育大学英语系2009届毕业生,体育英语专业。2010年第二次考研失利之后,张萃决定先找工作,考研从长计议。2005年,张萃选择这个专业,梦想在2008年奥运会上,能做一些与体育项目有关的英语翻译工作,能接触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将来也好找个好工作,这个想法曾经令她和家人很兴奋。梦想过去,现实更在眼前。毕业将近一年没有去工作,不愿再靠父母来养活自己的张萃,开始四处投简历找工作。不再是“香饽饽” 今年5月,一个机会出现在张萃面前,她通过了一家单位的面试。工作内容是校对语法,试用期一个月2500元,转正一个月3000—3500元。不过,她从心里不喜欢。同学给她建议说,反正没有工作,让她先去做着,她就去了。不喜欢的事情,终归不能长久。去了三天,张萃对自己干的事情一点都不喜欢。她选择放弃。经过海量投简历之后,今年6月初,张萃终于又获得了两家公司的机会:一家是矿业投资公司;一家是与建筑有关的网站。前者的工作内容是,帮助老总翻译来自国外合作伙伴的邮件,关于投资走向、金融知识等内容。后者,是做网站英文编辑,翻译一些新颖的国外建筑图片的图说。张萃又陷入纠结:两个工作都可以去,选择哪家?搞金融,张萃自己觉得不是很懂,又觉得每天只翻译文件,烦。她还不喜欢翻译邮件,翻译时,没有太大的乐趣。平时,张萃喜欢看建筑、家居设计类的杂志,对建筑感兴趣,最终,她选择了网站的工作。试用期,月薪2500元,转正后3000元。毕业近一年后,张萃获得了第一份正式工作。对待遇,她还算满意,现在,她可以不用再靠父母独自生活在北京,安心住在出租屋里。上学时,她觉得只考研不工作的人挺傻的,后来她发现自己反对的都变成了现实。第二次考研成绩出来后,还没有第一次好,她决定先工作,考研往后再说。张萃所在的英语系,班上21个人,2009年毕业后,大部分参加工作,还有一两个人至今没有找工作,处于待业中,准备出国继续读书。在她看来,英语系毕业,找到工作挺容易,但是找到一个自己理想的工作相当不容易。比如刚毕业,要求薪水高一些,四五千,就很难。和张萃的切身体会一样,如今学英语,不再像当年那么吃香。麦可思公司,一家专业教育数据咨询研究公司,连续四年,调查了2006届至2009届毕业半年的大学生,今年6月,发布《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报告显示,近三年来,英语专业已成为失业数量最高的专业。在研究中,麦可思将应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还没有获得全职或半职雇用工作的状态,全部视为失业,包括准备考研、准备出国读研、还在找工作和“待定族”等四种情况。尽管这里的失业,不同于日常理解的失业。但是却凸显了英语这个昔日曾经“高贵”的专业,盛况不再。毕业后坚持考研的张萃,自然就被纳入“失业”之中。在张萃周围,近年来,像她一样做出这样选择的人,也不在少数。张萃也知道,英语曾经一直是令人羡慕的“香饽饽”专业。然而,最好的时光已不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