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需要翻译搭档
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黄友义最近请教一位研究美国文学的中国学者“还有没有重要的美国文学作品没有翻译成中文”,得到的回答是几乎没有。相反,中国文学的对外翻译之路却还很漫长。对此,黄友义认为,这里固然有中西方文学交流曾经一度中断、一些西方读者不习惯阅读外国译作的因素,但最为重要的原因是世界上缺乏强大的中译外文学翻译队伍。黄友义指出,翻译界都知道,相对时政、经济、科技类文献,文学作品对译者水平要求更高。对所翻译的语言,如果对其文化背景了解不够或没有深入的生活经历,很难把握翻译这项任务,因此必须借助汉学家的帮助。“根据我个人从事翻译得到的重要启示,最好是组成本国人和外国人的翻译搭档。”黄友义举例说明,中国最著名的文学翻译家杨宪益成就卓著,原因之一是他和他的英国夫人戴乃迭组成了最佳拍档。他们翻译民族文学《阿诗玛》时,戴乃迭对阿诗玛的名字没有按一般翻译规律写成汉语拼音Ashima,因为这样英国人读起来拗口,会影响对故事内容的欣赏,而改成了Ashma。虽只是一个字母之差,但却使英国读者更容易接受。还有中国出版的四大名著译本,无一不是由中国人和外国人合作共同完成的。黄友义表示,翻译不是一个简单的字对字的转换,而是一种以我们所生活的社会为背景的跨文化交流。跨文化的传播需要两种文化共同努力,因此,壮大中译外文学翻译队伍首先需要中国翻译家和外国汉学家的沟通和合作。
几乎所有人谈到中国作品走出去时,第一个说到的困难都是翻译问题。 国务院新闻办三局负责筹划和组织对外图书、影视的制作出版及综合性文化交流活动,该局副局长吴伟告诉记者,翻译是中国图书走出去必须解决的瓶颈。 “国外合作伙伴往往要求取得翻译成稿,至少是前期要提供部分章节。我们想能在国内寻翻译,但非常不易,把中文译成外文远比把外文译成中文难。懂文学的人外语达不到要求的程度,外语好的人对文学作品又不太了解。所以除了简介和作家简历我们是自己翻译外,其余都通过国外的汉学家完成。”罗琪说 “在《无字》的运作过程中,我们先找的国内的翻译家,但国外出版人一看就是中国人翻译的。其中一位我们付的是每千字100美元的稿酬,但当我们看到她把书名《无字》直译为‘没有字’时很失望。最后,张洁老师的一位意大利朋友找了四组翻译搭档,每组由都由中国人和外国汉学家组成,最终选中一组。” 对这种翻译人才,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国内出版界存在不同声音:《世界文学》主编余中先、出版人安波舜都认为“这种翻译人才没必要培养,也培养不出来,只有请母语是英文或法文的人译成英语或法语才是最地道的。”作家李洱甚至认为:“让中国人把中文作品译成英文是不可想象的,世界惯例并非如此。” 但作家格非认为,外国译者也有不可靠的地方“尤其是个别中小出版机构,他们译的错误常常让我觉得‘恶心’。”张洪波认为,虽然这种既通晓文学作品、外语又好的人很少,但还应尽力培养,“外国的汉学家对中国再精通,也没有中国人自己了解自己。”
对此,吴伟认为应由一个汉学家和一个中国翻译家搭档完成,这样才能既符合国外的阅读习惯,同时也能更好地阐释作品本身。
毛岸英去朝鲜做翻译的原因 (2010-8-18 11:16:6)
非洲人在广州,翻译,商人,还是其他? (2010-8-18 11:6:2)
没有翻译和律师帮助,扎根申请被拒 (2010-8-18 10:59:33)
聋哑人犯罪,手语翻译难找 (2010-8-18 10:57:17)
从翻译诗歌到成为经济学家 (2010-8-18 10:49:30)
吉尔吉斯斯坦的华人逃离经历 (2010-8-18 10:45:16)
来到中国做翻译,原来是要学武术 (2010-8-18 10:21:56)
翻译、搬运工和保安面对金钱的态度 (2010-8-18 10:6:12)
留学要防范的地方-翻译夸大 (2010-8-17 11:58:38)
ECFA达成共识之后即将上网公布英文翻译版本 (2010-8-17 11:31:28)
《唐山大地震》要冲奥斯卡奖必须要有很好的外语翻译 (2010-8-17 11:27:2)
韩国民众为翻译错误而生气 (2010-8-17 11:14:13)
美国翻译家谈自己的翻译经历 (2010-8-17 10:55:30)
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之路漫长而遥远,文学翻译很重要 (2010-8-17 10:36:34)
翻译家谈翻译 (2010-8-17 10:2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