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翻译最好用音译
如何翻译英语?没有了多余的“站”字,就省得用英语翻译成station或者stop了,剩下的部分是专名,可以罗马化,但是不需要翻译。“公园前”可以直接说Gōngyuánqián,“珠江新城”为什么不能直接说Zhūjiāng Xīnchéng而要翻译成Zhujiang New Town?老外拿翻译出来的地名问司机、路人,还不如照着汉语拼音瞎念更可能让人猜懂呢。而且,国际化又不是英美化,欧洲大陆、拉丁美洲、非洲、中东、中亚、日韩过来的老外英语未必比我们的中学生好,听到Tianhe Coach Terminal、Chigang Pagoda可能也是一头雾水。——最糟还是拿来问中国人中国人也“曚查查”,还真不如直接用Tiānhé Kèyùnzhàn、Chìgǎngtǎ交流呢。另外,有些人仿佛以为:一板一眼地念普通话,外国人是不懂的;用英语的念法拿腔拿调地读汉语拼音,外国人忽然就懂了。这就跟“我叫小沈阳,英文名叫Xiaoshenyang”一样好笑。2009年8月,大洋论坛上就有人指出广州地铁英语报站怪腔怪调的情况。今年4月26日,陈四益在北京晚报上也批评了北京地铁这种情况。(香港地铁的情况比较特殊:用英语报站也是拿开声调,只不过是基于粤语的,但是香港有些地名是先有英语或者以英文名通行的。)外国人声调怪怪的,不是因为他们非要用那种声调,而是因为他们的语言里声调的区别不重要,所以说汉语时拿不准什么时候该用哪种声调,情有可原。而维基百科有这么个信息:“据广州地铁人员透露,由于成本问题,早期的地铁英语广播,大部分由华人录音。”如果播音的本来就是能说普通话的华人,却故意学人家说不好声调的样子,这就没道理了,要么是幽默,要么就是装,要不就只能是一厢情愿的体贴。既然我们字正腔圆地说普通话和把声调都变成第一声在他们听来差不多,我们当然没有必要播了一遍普通话还播一遍不讲究声调的普通话。加上站名是不用翻译的,地标也本来就没用英语报过,英语报站还要来干什么呢?也就换乘或者有什么别的重要提示的时候可能用得着。
我国东盟小语种毕业生多去东南亚工作 (2010-8-18 14:49:10)
韩国为外籍新娘提供翻译服务,提升外籍新娘在韩国生活的能力 (2010-8-18 14:26:44)
新疆的特别,翻译不好翻 (2010-8-18 14:24:35)
越南留学生在联欢活动中担任翻译 (2010-8-18 14:11:43)
老挝派出留学生学习汉语翻译 (2010-8-18 13:57:27)
翻译马尔清讲述华沙重建历史 (2010-8-18 13:44:9)
昆德拉新作品的翻译 (2010-8-18 12:43:2)
罗伯特・德尼罗推荐其团队帮助姜文翻译《让子弹飞》 (2010-8-18 11:41:45)
翻译扫描笔的趋势 (2010-8-18 11:34:3)
中文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需要翻译搭档 (2010-8-18 11:18:20)
毛岸英去朝鲜做翻译的原因 (2010-8-18 11:16:6)
非洲人在广州,翻译,商人,还是其他? (2010-8-18 11:6:2)
没有翻译和律师帮助,扎根申请被拒 (2010-8-18 10:59:33)
聋哑人犯罪,手语翻译难找 (2010-8-18 10:57:17)
从翻译诗歌到成为经济学家 (2010-8-18 10:4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