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日本红楼梦

[ 2010年8月19日 ]
Tags:  翻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辑吴洪表示,2008年是《源氏物语》诞生1000年,为了将《新源氏物语》尽快推向书市,他们邀请了林少华等12位翻译家来合作完成。林少华重点翻译了开头一部分,并担任了整部小说的统稿工作,尽量让作品在风格上做到统一。  林少华透露,在自己翻译的作品中,《新源氏物语》是比较难的一部,因为要尽可能译出“味”来。这个“味”有两层意思,一是原作的“味”,就是说译村上春树得有村上春树的味,译《源氏物语》得有《源氏物语》的味。虽说每个翻译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与个性,但要把这种个性控制到很低的程度 ,在译者风格和原作者的风格间寻找一种统一;二是文学“味”,这个味儿是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的根据,也是文学译作的生命,是能否给读者以审美感动或审美愉悦的关键因素,有了这个味,才是“文学翻译”,没有这个味,就成了“文字翻译”——哪怕语法和单词译得再无懈可击,读起来也味同嚼蜡,吸引读者当然无从谈起。   林少华说通过调整对话语气、权衡行文节奏,《新源氏物语》基本在行文上做到了统一,所以对于读者的阅读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吴洪告诉记者,《新源氏物语》首印是6000册,目前已经加印了两次。他同时也表示,希望林少华今后有时间能用一己之力将《新源氏物语》重新翻译一遍。

  签售引来韩国“粉丝”    对于东京大学的藤井省三教授批评他的翻译作品应该打“O”分,林少华并不介意。他告诉记者:“任何人都是有争议的,我自认为是一位比较固执的翻译家,翻译家就是要有点自负,相信自己翻译的是最好的”。   林少华除了翻译上“固执”,在生活中也是如此,虽然坚持每周都更新博客,也经常会通过电子邮件回复记者的采访,但林少华表示,自己的博客文章都是事先写在稿纸上后请别人打出来挂在网上的,回复电子邮件也是自己先将回复内容写在纸上,再由别人来帮忙操作,“我也曾经尝试过用电脑来写作、翻译,但老是容易分心,只有摸着纸、拿着笔才有感觉,翻译就是一项跟着感觉走的活儿”,林少华说。    在随后的签售会上,许多读者不仅买了《新源氏物语》,还买了林少华翻译的村上春树的作品来找他签名,一位韩国读者还用日语与林少华交谈起来,他告诉记者自己曾经学过日语,一直都非常喜欢林少华翻译的作品,当天是看了报纸上的报道后专程赶来的。

 

 

 由索文北京翻译公司深圳翻译公司广州翻译公司以及上海翻译的职员编辑

发布:xiuzhu1023 | 分类:翻译行业新闻 | 评论:0 | 引用:0 | 浏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