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劫难》中日本翻译形象改变
真实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它既需要创作者有着对于自己题材的尊重和诚意,也需要主创者有着一双能够勘透现实世界复杂而暧昧关系的眼晴,真实既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节制和分寸感,它需要创作者有着一颗足够坚强也足够柔软的心,同时需要创作者有从浑沌中提炼出结构同时又保持细节扎实的功底。《大劫难》,在往这方面努力,在某些地方也具有了这一最宝贵的品质。看剧情简介,《大劫难》实际上相当主旋律,但看完全片,它从某种程度又是在挖主旋律电影的墙角。它完全反掉了主旋律的某些陈腐设定,它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几部能够真实描绘抗日战争老百姓真实状态的电影。在影片中,片中国人不再是非彼即彼二元论的木偶,他们的卑微、狡猾,单纯而又懦弱在片中都得到了细致的体验,小子爹对于日本人阳奉阴违的态度是当时普通中国人对于日本人既恨又怕又无可奈何心态的缩影。片中的角色不再只是意识形态的大棒,他们都回到了“人”这一起点,以往电影中被高度丑化的日语翻译,在这部电影里得以平反,在这里他不是简单的汉奸帮凶,他是一个常人,翻译是他的职业,他靠它糊口,他总是堆着笑脸,点头哈腰,在又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村民说些好话,但在涉及到他未婚妻二姑娘性命的时候,又血性十足,领头干净利索地干掉了来村收粮的日本人。连在以往电影中面目最不清晰的伪军,在这部电影里也有了人味,他们协助日本人来收粮,但当村子里的中国人被杀时,他们还是毫不犹豫地将枪口对准了之间还毕恭毕敬的日本主子。影片将普通人与日本人之间关系的描述是相当精到的。这影片中有这么一段,鬼子进村要收粮,日语翻译受命骑着自行车在村里喊话,他一边装腔作势有板有眼地宣讲着日本军的命令,又间或笑嘻嘻地与村子里的邻居打着招呼,有些村民木然从他身边走过,有些村民则嫌他啰嗦,还有一个又硬要拉他到家里喝酒去。这是个奇妙的场景,它那么真实,荒诞,骨子又散发着丝丝恐怖的气息。
相关信息:抗战题材影片《大劫难》看片会在北京举行,导演肖风和编剧程晓玲到场。肖风表示,他选择了女性抗日视角来讲述这个故事,希望观众能有别样的思考。肖风说,以往抗战题材影片大都是男人戏,《大劫难》打破了传统模式,以“关东女性为爱复仇杀鬼子”为切入点,直面残酷的战争。影片在悲愤的气氛中带有许多幽默和包袱。肖风表示:“此种安排主要是希望观众不要沉浸在悲痛的氛围里面,在体会到战争残酷的同时,能够抽离出来思考。”编剧程晓玲透露,影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为寻找题材她和肖风查阅史料,受到了巨大震撼。《大劫难》中的两位小演员,用质朴的表演打动了观众。为还原历史真实,《大劫难》不乏血腥镜头,但是考虑观众,这些镜头不会出现在公映的版本中。《大劫难》将于20日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
外语大学生兼职翻译忙 (2010-8-20 15:37:27)
中韩文化交流周提供英文翻译、韩语翻译服务 (2010-8-20 15:35:47)
国际化的啤酒节,提供7种外语翻译能力 (2010-8-20 15:24:50)
同声传译翻译的讲述:我的过往经历 (2010-8-20 15:10:14)
同声传译员的讲解,我的过去人生 (2010-8-20 15:8:41)
在翻译带领下外国军官参观朱德纪念馆 (2010-8-20 14:13:24)
YYeTs字幕,着重翻译耶鲁等大学的公开课 (2010-8-20 13:33:35)
记者翻译英文信,终于找到收信人 (2010-8-20 10:56:12)
著名的女翻译 (2010-8-20 10:49:1)
从nankeenbosom翻译成南京布 (2010-8-19 15:4:29)
中英文翻译员的孩子被誉为“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 (2010-8-19 14:48:6)
翻译日本红楼梦 (2010-8-19 14:11:5)
《水浒传》被翻译成《强盗和士兵》 (2010-8-19 14:7:34)
三国演义世界流行,翻译成为决定因素 (2010-8-19 14:1:13)
非洲客人通过翻译赞美国产农业机械 (2010-8-19 1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