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就医,语言不通,缺乏翻译成难题
一位旅居美国的华人毕先生讲述了第一次在美国看病的尴尬。他在医院转了一圈也没找到挂号的地方,只好问前台护士在哪儿挂号,护士问:“您预约了吗?”他说:“没有”。护士说,对不起,医院不接收直接来的患者。患者只好打电话再预约,等候安排就诊。预约很方便,一个电话解决,但如果不按预约就诊,就会进入信用记录,影响下次就诊,有时连申请信用卡都会受影响。30万华人在南非居住,医疗问题也不时地困扰着这些华人。南非的医院主要分为公立与私立两种,公立医院有政府进行补贴,治疗费用相对便宜很多,但病人很多,且就医条件、医生技术、医疗资源等相对不足。私立医院相对好些,但收费昂贵,一般家庭根本没有办法负担。所以,买医疗保险就变得十分重要。很多华人不太了解情况,没有购买保险,看病时只能选择公立医院。语言沟通有困难 语言不通是海外华人看病难的另一个原因,甚至因为医患无法正确沟通而贻误病情。西班牙实行医疗体系,很多华人一般的小病都是自己诊断一下,然后吃些药,不到万不得已是不去医院的。旅西华人的西语水平非常有限,平时多数时间都在做生意或打工,没有时间进行系统的语言学习和训练,在涉及到医疗这个专业领域的时候,基本上都听不懂。很多华人看病后拿着西班牙医院的诊断书花钱找华人翻译。今年5月,篮球明星姚明的妻子在美国休斯敦一家著名医院生女儿。医院是全美最大的医院之一,妇产科尤为出名。最重要的是,这家医院为病人配备华人医生和双语翻译服务人员,姚明和妻子叶莉在这里享受到了畅通无阻的服务。华人餐厅的厨师老李肠胃不适,吃药也不见好转,同事陪他去医院。两个人向医生描述了病情后,医生诊断为胃炎,给了一些消炎药。服药后,病情未见好转,反而更加严重了。老李只好让懂西班牙语、正在读大学的儿子陪自己再去求医,诊断结果为胰腺炎。医生表示,如果再拖延,病人会有生命危险。 回国治疗慢性病 西班牙政府针对华人就医难的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诸如在医院里配备华人翻译人员、电脑中设置中西文翻译软件等,但目前来看收效甚微。日本佐贺市国际交流协会上个月发行了中文版的病症说明手册《就医关键词汇手册》,为在日本就医的华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该手册不仅便于携带,还包括“头部胀痛”、“头部剧烈疼痛”等多种病状的表达,并且附注了部分常用药药名的中文、日文相应的日语注音翻译等。华人就医时可借助该手册向医生说明病情。该手册的英文版于2008年发行后,不仅受到了在日外国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不了解病人的过往病史以及过敏史的医师们的一致好评。在国外看病不便,也使一些华人选择回国看慢性病。美国医疗费用奇高,看专科等待时间长,越来越多的华人都趁着回中国的机会在中国看病。在美国阿拉布罕市工作的高先生说,他有三颗牙需要做烤瓷牙,因为没有牙科保险,美国当地的医生给他的估价是3000美元,平均1000美元可以做一颗牙。于是他在回中国休假期间在中国治疗牙齿,费用低了很多,加上往返机票、住宿费用也比在美国看牙便宜,更何况他本来就有回国休假的打算。
由索文北京翻译公司与深圳翻译公司和广州翻译公司以及上海翻译的职员编辑
翻译做中介,德国客商讲解诚信观念 (2010-8-24 11:11:20)
出国不难,难在语言不通 (2010-8-24 11:6:31)
因为苦恋写诗而出名,作品被翻译成多国语言 (2010-8-24 10:53:57)
村长为受灾者父母做翻译,帮助受伤者接收治疗 (2010-8-24 10:52:41)
上海翻译和自己同受食物中毒,快餐店不赔误工费 (2010-8-24 9:4:27)
真希不让拍照,翻译称是日本惯例 (2010-8-24 9:3:27)
公开课程的翻译启动 (2010-8-24 8:53:55)
翻翻的翻译生活 (2010-8-24 8:42:50)
荷兰人带养女来中国寻找亲生父母 (2010-8-23 17:4:46)
荷兰人的翻译能力让人惊讶,远胜周边国家 (2010-8-23 16:53:52)
没有翻译能力的跨国情侣终成眷属 (2010-8-23 16:42:20)
阿拉伯语翻译谈自己的丈夫 (2010-8-23 16:37:8)
病历成外星语,无人能识别翻译 (2010-8-23 16:29:17)
小语种翻译详解 (2010-8-23 16:27:19)
翻译志愿者帮助各国来沪人士 (2010-8-23 16: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