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课程风靡网上,从翻译专属到普遍流行

[ 2010年8月27日 ]
Tags:  翻译  

        名校课程风靡网上,从翻译专属到普遍流行,与哈佛教授面对面探讨何为正义,与耶鲁名师一起剖析心理、金融和哲学话题……现在,这一切不再是美国常春藤名校学生的专利,国内学子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这些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  这个暑假,在国内一些视频网站上,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牛津、麻省理工学院等一些国外名校的公开课程,受到不少国内学子的追捧,下载频率和速度,堪比一些大片,一些课程的点击量甚至超过了《百家讲坛》。还有人说,今后“在家里就可以上耶鲁”。而那些自发下载并收看这些高校开放课的网友,则被称为一“网”情深的“网课族”。  这些开放课程讲的是什么?如何跨过语言与版权的障碍?它们带给我们的是知识的更新,还是学术霸权的另一种表现?这样一种方式,将对国内教育带来怎样的影响?

    语言版权双通行

    “听”课热火朝天

    某搜索网站的首页上,耶鲁大学开放课程是热门搜索的关键词,《博弈论》、《基础物理》、《1871年后的法国》等十几门课程提供下载。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麻省理工学院已经开始向网络发布开放课程。一些名校课程也曾散落在一些小型网站和论坛上,但都因为语言问题,乏人问津。直到现在,这些课程经网络字幕组的翻译,才得以在国内大范围传播。人人影视字幕组(YYeTs)的负责人梁良说,他们目前的翻译进度是每周一集,还准备再开四门新课。“从前由于语言障碍,很难坚持听下来,尤其是哲学、语言类课程。现在我一天能消化两三节课。”有网友留言道。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刘敏说:“以前没有字幕的时候,我只是偶尔随便扫几眼,觉得这些资源无法利用真的很可惜,现在我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随便下载。”   版权问题是字幕组的“心病”,而耶鲁大学网站上则明确标示:这些课程都是开放式资源,只要不用作商业用途,人们可以自由下载和使用。“比起翻译美国影视作品来说,这些教学课程视频的版权问题更让我们放心,翻译起来也更有成就感。”梁良说,虽然难度加大,但知识接收量增多了,传播知识的责任感也不一样了。

  列书单苦寻参考书  自学这些外国名校课程一点都不容易,因为许多外国学生很容易获得的参考书籍,在国内都很难找到。阿道告诉记者,他看开放课程的过程中,已经陆陆续续记录了20多部教授推荐的作品。记者看了一下,发现当中大多是些小说。“《屠夫的故事》我找了很久,才从一个朋友那里看到,这是以德国纳粹为背景的小说,可以从文字中感受到当时社会的基本状态。”他告诉记者,当中有好些作品现在没找到,他打算找时间去香港看看。  这种找资料的困惑,也是一些粉丝都会提到的。在广州一家银行上班的琳琳,看《金融市场》课程时,教授提到了一本名为《非理性繁荣》的书,琳琳就一直记挂着,逛书店、上网店到处找,“后来在人人字幕的开放课程粉丝论坛里,发现了有人提供了电子版,我立刻就下载了,索性打印出来一本慢慢看。”她告诉记者,为了学《金融市场》,她已经打印了三四本书。

  写博客回答课程问题

  阿道和琳琳都有看完课程后记笔记的习惯,还有粉丝是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发在博客上。

  出手为字幕组“捉虫”纠错

  在银行工作的琳琳的英语水平不错,所以教程的中文字幕出来前,她就开始下载视频学习。后来,她还曾报名参加了字幕组的翻译工作。当时的测试任务是翻译一段金融市场课程,不过实在抽不出时间就退出了。她说很钦佩那些翻译人员的毅力和付出,“他们也都是用了自己的时间,来为大伙服务的。”

  虽然琳琳没有进入字幕组,但还是会常常上字幕组的论坛帮忙“捉虫”。所谓的“捉虫”,其实就是粉丝们给翻译抓错。“其实这也是提高英语能力和领悟课程的好方法。”刘小姐回忆说,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耶鲁大学《博弈论》第二课里的一句话,先是有网友发现了一个翻译得很别扭的句子:“I need to know that people know that people are rational”,这句话被翻译为“我知道别人知道别人是理性的。”我也跟好些人一样,看得很别扭,让人看不懂。后来有网友提出应翻译成,“我知道大家都了解人人都是理性的”,我就觉得挺不错的。

  刘小姐说,除了一些翻译得不明白的问题外,她对一些太过口语化的翻译也看不惯。“我不希望看到现在一些影视剧翻译字幕中那种中国风的口语硬嵌在老外的嘴里说出来,那样很别扭。”她说曾经看到一节课里教授说出了文言文,于是专门在论坛发帖提出了意见。

  字幕组的一位翻译人员对记者说道,其实翻译这种公开课是很有压力的,这个不比影视剧,是专业学术课,翻得不好那要被很多人骂的,而是里面有许多复杂的学术用语,首先要自己先理解了,然后再翻译成大家都能看懂的中文,很考验人。记者发现,字幕组论坛里已经形成了一个机制,先由翻译组把初稿拿出来,发动广大会员和粉丝一起来“捉虫”,然后再压制为视频课件,即使是变成了课件,还是继续收集错误,不断地出修正版。刘小姐说,每当有修正版的视频出来,她都会下载最新版的,“我希望自己保存的这些好东西,都是最好的。尤其是如果看到一些自己参与讨论过的错误,得到了改正,心里更是有种满足感。”

  随着哈佛、耶鲁等大学的公开课程视频的流行,许多淘宝商家也看中了这个商机。记者在淘宝上搜索“开放课程”,很快就出来了好几页、不下百条的商品信息,上海、北京、江苏、广州的商家都有,有的还是全套打包卖的,售价高达500多元,销量还不错。

  广州一家专卖高清电影的淘宝商家告诉记者,他5月就开始留意开放课程的视频,不过当时还没推出成套的中文字幕,“到7月,我发现有翻译小组把中文字幕弄出来了,一下子视频就火了起来,所以我立刻就把这个商品上架了,短短不到两个月,已经卖出去快200多张了,几乎每天都有人发信息来问有没有货。”

  在淘宝网上,记者发现这些视频光盘的售价从5元到50元的都有。记者发现,5元一张的都是普通VCD碟,视频的清晰度相对较差,也无法切换不同的字幕。视频质量好一些的则要30元左右一套,一套包含一门课程的全部十多集视频,一般有两三张碟。更贵的50元一套的,则包括了4张DVD碟,声称采用官方原版最清晰的视频压制,可切换中文,英文,中英文双语,无字幕4种方式的高清光盘。据商家介绍,这类贵价光盘,还会赠送课程单词表,方便买家随时查看,还会附赠视频的中英字幕文本,以及课程的音频版MP3,方便买家放到MP3里随时随地听课学习。“很多爱好者购买哈佛公开课视频,其实是想考托福、雅思什么的考生,如果能熟练掌握其中内容,不但掌握很多人生哲理,同时大幅度提升英语水平。”商家很明白自己的顾客群需求。

 


由索文北京翻译公司深圳翻译公司广州翻译公司以及上海翻译的职员编辑

发布:xiuzhu1023 | 分类:翻译行业新闻 | 评论:0 | 引用:0 | 浏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