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英语翻译本为什么不流行?曲高和寡吗?
20世纪70年代,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大卫·霍克思和中国翻译家杨宪益分别推出了《红楼梦》英语全译本,《红楼梦》的英语翻译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在20世纪的中英文化交流史上,以自然科学见长的剑桥大学推出了李约瑟博士的巨著《中国科技史》,而偏重人文学科的牛津大学则有霍克思教授的英语全译本《红楼梦》,成为20世纪中英文化交流史上两朵最为绚丽的奇葩。
英国企鹅出版社分别于1973、1977和1980年出版了牛津大学教授大卫·霍克思(DavidHawkes)翻译的三卷八十回全译本《石头记》。后40回则由他的汉学家女婿闵福德(JohnMin-ford)再分两卷译完。由此,西方世界第一部《红楼梦》全译本诞生了。霍克思成功实现了译本的英语母语文学的特质,较好地实现了中西文化的翻译对接,表现出个人的非凡才华,成为最受认可的《红楼梦》英语译者。亚马逊上的留言对该译本的评论都非常高,打出五颗星,普遍认为一旦投入其中就爱不释手,读完了仍觉得意犹未尽,惘然若失。
大卫·霍克思于1923年7月6日生于伦敦,2009年7月31日在牛津去世。根据《卫报》刊登的讣闻,他早期在牛津大学就表现出在东方语言方面的天赋。1945年,他在牛津转学汉语。1948年到1951年,霍克思到北京大学做研究生,这段求学生涯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的过去,便是我的梦想。”
1949年10月1日,霍克思也和北京大学的中国同学们一起,出现在天安门广场开国大典的庆祝游行人潮中,走过天安门城楼时高呼“毛主席万岁”。毛泽东则答以“同志们万岁”。霍克思后来回忆说,毛泽东认出了北大的学生,特地换了一种答语:“同学们万岁!”这或许说明毛泽东与北大的渊源,但也有可能是学生们听错了毛泽东的湖南口音。
1959年,36岁的霍克斯发表了《楚辞》英文版,同年成为牛津大学中文系教授。在中国同事和红学家吴世昌的鼓励下,霍克斯着手准备《红楼梦》的翻译工作。在和企鹅出版社接洽后,为了全身心投入到翻译全本《红楼梦》这件开创先河的大事中,霍克思辞去了牛津大学中文系主任的教职。为了翻译中国文化而辞职回家,霍克思应当是国际汉学界中的第一人,当时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霍克斯的《红楼梦》英文版,至今在西方世界拥有独一无二的经典地位,此后西方再未产生新的《红楼梦》英译本。在中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和他的英国夫人戴乃迭合译了120回本《红楼梦》,三卷译本由北京外文出版社于1978-1979年出版,是至今为止唯一一部中国人翻译的全译本,译文流畅、准确,深受英语世界读者的欢迎。
但是就是所谓吃中国文化饭的汉学家,也不能说都对《红楼梦》心领神会。例如,1842年英国汉学家卡尔·居茨拉夫发表了题为《红楼梦或〈梦在红楼〉》的文章,在他的笔下,“《红楼梦》不过是一部妇女闺阁琐事杂录,情节毫无兴味可言,叙述又冗长,令人生厌。”
不难理解,《红楼梦》凝聚着浓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深刻丰富,就是中国人如不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也是难以读得下去,更遑论西方人。自《红楼梦》传入英国170多年来,英国汉学家写出了数十篇介绍和评论《红楼梦》的论著,出版了包括霍克思全译本在内的多个译本,已属难能可贵。
有关注亚马逊上英国人购买中国文学作品的网友撰文认为,在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中,英国读者对《三国演义》、《水浒》和《西游记》的认可和接受都要比《红楼梦》高。《红楼梦》显得曲高和寡的原因之一就是这本书的中国文化气息确实太浓,很难被现代的外国读者接受。《三国演义》中的权谋与战争,伊利亚特般的宏大叙事,《水浒传》中的英雄豪侠,罗宾汉般的传奇色彩,都可以吸引西方读者为之倾倒。而作为中国文学最顶点的《红楼梦》,却不是英国人随便泡杯下午茶就能读下去的。
足球协会派球员留学,最差也能做翻译 (2010-8-30 10:53:35)
翻译向社会求助,寻求医治其父 (2010-8-28 17:11:27)
成龙讲述自己并非支持菲警,而是由于翻译翻译错误 (2010-8-28 16:34:56)
中越大联欢,翻译发挥作用 (2010-8-28 16:9:27)
黑人英语翻译成难题 (2010-8-27 18:0:47)
多语种翻译提供多语种服务 (2010-8-27 17:35:19)
胖翻译官的背景和重现 (2010-8-27 17:18:56)
商城也有意大利语翻译 (2010-8-27 17:17:58)
日韩旅游成热门,翻译服务 (2010-8-27 17:16:21)
成龙英语博客被贬,被指可能是助手翻译 (2010-8-27 17:0:54)
《向左走,向右走》的故事背后 (2010-8-27 16:43:12)
余光中的翻译 (2010-8-27 16:41:21)
在日本打工从苦工到翻译 (2010-8-27 15:14:48)
美国许多宗教领袖支持在世贸遗址建设清真寺 (2010-8-27 15:11:50)
熊猫对中美破冰之旅的作用 (2010-8-27 1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