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英同志在朝鲜牺牲真相

[ 2010年8月30日 ]
Tags:  翻译  


        毛泽东之子毛岸英被彭总批准,作为志愿军的一员,离开北京随彭总一起赴东北。   杨凤安回忆说,1950年10月4日,彭总在西安西北军政委员会主持研究大西北经济建设的规划会议,突然被紧急召进北京。10月8日,彭总电话通知,让我急速赴京。我到京后彭总已离京去沈阳、安东(今丹东),军委办公厅就把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关防(印章)交待给我,并安排我乘机到沈阳。14日在沈阳和平街1号交际处,我同彭总见了面。这时我才知道彭总是临危受命,要率军出国作战。随从彭总先期到达的有:张养吾、毛岸英,总参谋部的成普、徐亩元、龚杰与警卫员郭洪光。我们组成了彭总临时办公室。办公室的主要工作是忙于彭总出国作战前的准备。   10月19日黄昏,志愿军渡过鸭绿江。彭总因急于了解情况并与金日成首相会见,就带我和两名警卫员乘一辆吉普车随先头部队进入朝鲜。毛岸英和彭总办公室的其他成员则随十三兵团司令部一起入朝。10月24日,彭总与十三兵团首长及司令部会合,组成志愿军总部,彭总的临时办公室即改为志愿军司令部首长办公室。主任张养吾(11月19日回国),副主任杨凤安,参谋徐亩元、龚杰、高瑞欣(11月18日到朝鲜),秘书毛岸英(俄语翻译)。志愿军总部作战处副处长成普长住办公室负责作战事宜,还有保卫、警卫人员。办公室组成党支部,选举杨凤安为支部书记,毛岸英为党小组长。   11月7日第一次战役刚刚结束,金日成首相与苏联驻朝大使拉佐瓦耶夫到志愿军总部大榆洞与彭总会晤,岸英同志首次承担翻译工作。他用流利的俄语向拉佐瓦耶夫翻译了彭总介绍志愿军第一次战役的情况及发动第二次战役的计划。会谈结束后,当夜岸英即在办公室蜡烛下整理会谈翻译记录。  许文龙在文中说:“1950年11月24日,麦克阿瑟的助手惠特尼送给他一份电报,这是莱特森上尉发来询问绑架中共领袖之子毛岸英的行动何时开始。”麦说:“这个行动很不错。”“麦克阿瑟在积极准备对中朝军队再次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同时,精心策划了一个秘密突袭志司总部的阴谋。在他看来,绑架毛岸英是政治需要,而消灭彭德怀是战略上的需要。”“24日傍晚,莱特森上尉带领七八名美军突击队员和几名化装成朝鲜百姓的特务,正藏身在沟口的乱石堆里窥视……”接着就是所谓毛岸英遇敌浴血奋战的故事。   龚杰说,我当时是志愿军总部敌情研究参谋,主管美军情况;停战后参加抗美援朝作战经验总结,参加整理全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敌情通报、电报、档案以及我志愿军的电函;并在志愿军总部侦察部队工作过。1958年回国后,我一直从事军史研究特别是美军史研究,还参加过美国出版的权威史书《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等的翻译。1980年根据浦安修同志指示,我与杨凤安为编写彭总在朝鲜战场一书(已出版),又重新查阅中、美、苏、韩等国史料、档案、电文,也没有发现记载此奇闻大事的材料。志愿军总部的许多老同志,都对毛岸英殉难的事记忆犹新,但没人知道有此骇人听闻的所谓绑架事件。   原志司作战处副处长杨迪回忆:1950年11月13日志司开作战会议时,有位年轻的翻译也参加了讨论。会议开完后,我问作战处丁甘如处长,他是什么人?丁说不能告诉我,这是纪律。杨迪同志说连他这个作战处副处长都不能知道毛岸英在彭总办公室做翻译工作,敌人怎么会知道的呢?可见许文龙的“真实纪录”是不沾边的捕风捉影。

 

 

 

  由索文北京翻译公司深圳翻译公司广州翻译公司以及上海翻译的职员编辑

发布:xiuzhu1023 | 分类:翻译行业新闻 | 评论:0 | 引用:0 | 浏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