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家翻译作品成就斐然,半个多世界后继续流行

[ 2010年8月9日 ]
Tags:  翻译  北京翻译  深圳翻译  翻译家  

在安德烈·纪德的作品中译本中,有一个重要的人是著名翻译家盛澄华,直到今天,不少纪德迷仍然在寻找盛澄华翻译的纪德作品,在他们看来,盛澄华对于纪德的作品翻译是最好的。 盛澄华曾先后于复旦大学外文系、清华大学外文系、北京大学西语系任教,是国内最早研究纪德的权威专家。盛澄华当时在巴黎大学攻读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埋头于纪德作品的研究,他还常常去纪德寓所登门请教,纪德十分欣赏他的见解和心得,两人成为无话不谈的忘年交。纪德在给盛澄华的信中写道:“我保存着我们相识以来你的全部信札……我多么对你感激:因你的诱导,使我在青年学生群中获得新的友谊。正是因为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盛澄华对于纪德作品的研究和翻译能够到达一个其他翻译家很难企及的高度。他在抗战期间译了《日尼微》、《伪币制造者》、《地粮》,后来又翻译了《幻航》、《文坛追忆与当前问题》、《忆王尔德》等作品。他还撰写的《纪德研究》1948年被上海森林出版社出版,是国内研究纪德最早的专著之一。将纪德视作自己“一生之友”的木心先生对盛澄华也推崇备至,他向别人推荐他最喜欢的《地粮》之时,总忘不了加上一句“盛澄华译”。谷林先生也因为遍寻《伪币制造者》的盛译本不得,想用二十几本契诃夫小说集交换好友的藏书。这次上海译文推出了纪德系列中,《地粮》和《伪币制造者》都是60多年前的盛译版,一个翻译版本能够历半个世纪而不衰,我们现在的翻译家或许更应该学习一下老一辈的治学方法。安德烈·纪德于1869年11月22日出生在巴黎一个富有的知识分子的家庭,他是独生子,从小过着娇生惯养的生活。父亲保尔·纪德是南方普罗旺斯地区人,一个虔诚的加尔文教派信徒,巴黎大学法律学教授,母亲朱丽叶·朗迪克斯是诺曼底半岛上鲁昂城附近一个地主的女儿,也笃信加尔文教派。父母都是新教徒,幼小的纪德就在古老的诺曼底文化和普罗旺斯文化的双重影响中,在浓厚的宗教环境中接受教育,形成了他内向的性格和复杂的心理状态。在纪德11岁时,他的父亲去世了,纪德跟随母亲离开巴黎来到外祖父家,接受严厉而固执的母亲的教育。在这里生活优越,衣食无缺,但是封闭式的教育、教规和家规的约束使纪德长期处于紧张而忧郁的状态之中,那时,对纪德来说,主要的消遣是躲在外祖父的书房里博览群书,他阅读了大量有关文学、宗教、哲学、历史等方面的著作,这对纪德影响很大,使他越来越喜爱文学,并产生了创作的欲望。同时过早萌发了爱情。他在十四五岁时爱上了比他大3岁的表姐玛特兰娜·隆多,尽管母亲坚决反对,但纪德一往情深,与表姐私订终身。为了摆脱现实生活的束缚,在幻想中企求未来,他开始了文学创作,1891年写成了第一部作品《安德烈·瓦尔德的记事本》。这是一部日记体的小说,是为向玛特兰娜表示爱情而写的。作品描写了一个既相信上帝又渴望爱情的少年安德烈·瓦尔德。由于所爱的表姐的出嫁造成他精神上的痛苦,最后只有在写作中寻求安慰。显然,安德烈·瓦尔德就是安德烈·纪德。
 

 由索文北京翻译公司深圳翻译公司广州翻译公司以及上海翻译的职员编辑

发布:xiuzhu1023 | 分类:翻译行业新闻 | 评论:0 | 引用:0 | 浏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