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讲述自己充当德古的经历

[ 2010年8月30日 ]
Tags:  翻译  

   自发迁居到雅安境内居住的少数民族农户最多时达3000余户,共计1.76万人——他们中,有从凉山州的越西、昭觉、冕宁、甘洛、喜德等县迁徙来的,也有从甘孜州九龙、泸定、雅江迁徙来的。此外,来自阿坝州的金川、乐山的峨边,以及更远的地方——云南巧家、永善等地的也有。当时他们分别聚居或散居在石棉、汉源、荥经和天全等县的中、高山和林区,主要靠种植养殖维持生活。
  
  陈哲则说,彝家一个人到一个新的地方,往往会带动一家人,甚至亲戚朋友都举家迁徙过来。这与彝家半牧半耕的传统是分不开的。

  
  陈哲常常在彝、汉之间充当着翻译的角色。一次,荥经县法院受理了一起彝族同胞之间的打人纠纷。对于很多法律的专业术语,彝语并不是很好翻译,法庭的法律程序,也很难让彝人当事人双方理解。
  
  陈哲“叫停”了法官的审理,自己充当起“德古”的角色。“德古”是彝族民间社会主要的纠纷解决人。只要矛盾双方认可,谁都可以当“德古”。
  
  于是,陈哲开始当事双方两边跑。从上午10点一直到下午4点,当事双方终于达成了一致。法院也认可了这样的处理结果。

  彝族风情舞蹈,更成为荥经文艺演出的一道“主菜”。这几年,能歌善舞的陈哲参加过不少节目演出,“荥经每年的团拜会、雅安的少数民族汇演、电影周的荥经专场……难以计算了。”
  
  少数民族同胞的教育,也是荥经县关注的问题。如今,两个民族乡的双语寄宿制学校已经建成,解决了两乡少数民族学龄儿童辍学严重的问题。
  
  陈哲与即将从甘孜出来任教的罗银斌老师进行过多次交流。他希望,罗银斌在教学中用彝语将彝族的历史、文化传授给学生,再教简单的汉语。待学生会初步汉语,将少数民族学生转入到当地的中心校,那里有更好的语言环境。“这样,学生不会忘记自己的母语和民族历史文化,也会更好的和当地学生融合在一起。”

 

 由索文北京翻译公司深圳翻译公司的职员编辑

发布:xiuzhu1023 | 分类:翻译行业新闻 | 评论:0 | 引用:0 | 浏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