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文翻译到网络作家

[ 2010年9月1日 ]
Tags:  翻译  英语翻译  

29岁的府天曾是一名英文翻译。2005年,从小爱看历史书的她开始在起点发表历史小说。很快编辑就找到她,希望她成为签约写手。

到了2006年,她靠网络写作已经可以月入7000元左右。她从原来的公司辞职,改为在家写作,有时也接一些翻译做。

目前她一天大概要写6000字。在网络写手中,这是一个比较中等的产量。通常她会在8个小时内完成写作,其余的时间用来查阅历史资料。由于有一票忠实粉丝,她现在月收入已经过万。

府天毫不讳言她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她说:“可以把自己的兴趣变成工作是一件幸运的事。很多公司加班都不一定有加班费,可是在网上写作,点击率是实实在在地和收入挂钩的。”

府天已经出版了16本实体书了。这在网络写手中不算什么新鲜事。有些人的作品还被改编为影视作品。

何炜是四川文艺出版社的文学图书编辑室主任,她去年经手的书籍中有三分之一来自网络文学,主要都是校园题材和爱情故事。

有些网络写手的书甚至引领了出版界的潮流,比如天下霸唱的《鬼吹灯》系列和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就引爆了盗墓和历史题材,有无数的跟风者。

即便如此,在传统文学界,对于网络文学的价值,仍存在争议。《暗算》系列的作者麦家就曾说过:“99.9%的网络文学都是垃圾。”

对此,资深专栏作家、编辑韩浩月不能认同。

他认为:“网络文学语言直白、幽默、充满想象力。它也许不够深刻,但是贴近生活,充满了生活的细节。”

碧落黄泉则表示,作者是供应商,读者是消费者,市场将会选择优质的作品。

他说:“作者的一切商业化创作活动,终将会经过市场检验。由消费者用货币投票来决定优胜劣汰。所以在产量与质量的平衡上,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会起到最为关键的调节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网络作品是连载的,读者有充分的选择权,如果作品质量下滑严重,读者会选择拒绝为后续内容付费,这正是网络作品质量保持的关键。”

来自浙江的写手JAS认为网络写作是提高写作水平最好的方法之一。

她说:“读者的反馈非常及时,量也非常大。他们的鼓励是我一直写下去的动力,而当你持续地写,进步会非常快。”

传统文学界也有一些乐观的声音传来。

在今年4月举行的中国作协会议上,作协主席铁凝说:“网络文学的兴盛颠覆了传统写作的话语霸权,给了每一个想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或证明自己的人一个非常便捷、也更平等的平台,这是好事。”

铁凝表示,自己曾当过两三次网络文学大赛评委,在读参赛的网络文学作品时,感受非常多,这些作品文字里流露出的真挚情感,还有与作者内心贴得那么近的鲜活的语言,恰恰是传统作家缺少的,应改进的。

而从今年开始,网络文学奖也可以参与鲁迅文学奖的评奖。

 

发布:xiuzhu1023 | 分类:翻译行业新闻 | 评论:0 | 引用:0 | 浏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