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理源的建筑故事,建筑银行,翻译建筑史

[ 2010年9月1日 ]
Tags:  翻译  

        浙江杭州人,上海南洋中学毕业,后官费留学意大利,在罗马奈波利工科大学攻读水利和建筑专业。回国后在天津开始长达三十年的建筑师生涯,设计房屋百余处。沈理源曾从事建筑教学工作,担任过天津工商学院(今天津外国语学院址)和北京一些大学的教授。“七七事变”后,沈理源致力于福莱克契《世界建筑史》的翻译,这是我国第一部世界建筑史译本。在纵横交错的五大道地区,洛阳道算不上显眼,洛阳道一侧早已林立起了不少居民楼,而另一侧还有几栋联排的二楼别墅还依稀尚存,诉说着当年的往事。近代著名建筑师沈理源的故居就在洛阳道的21号院内,在这里,他设计出了天津盐业银行、浙江兴业银行、中央银行等多个代表天津历史的标志性建筑。

  沈理源不是学金融的,也跟经济扯不上半点边,但是如果在当年的天津银行界提起沈理源的话,知道的人也该有不少,这是因为早年天津许多知名银行的设计都是出自沈理源之手,可谓津城第一“银行建筑师”。1921年,沈理源设计了位于和平路上的浙江兴业银行,这家银行是由浙江铁路公司发起集资而创办的一家商业银行,总行设于杭州。作为杭州人的沈理源拿到了这家银行的设计后,并未辜负家乡人的期待。于1922年建成的营业大楼,平面近似倒三角形,入口设在转角处,门厅前立有六个石柱,入口两侧墙面用花岗石砌筑。外延壁柱、窗套、檐口等都雕有不同的线条、花饰,建筑风格为西洋古典式,至今仍为和平路上的一座标志性建筑。

  此后,沈理源应邀设计了中央银行天津分行,该建筑为古典复兴主义建筑风格,三层带地下室混合结构,外表庄重大方,布局严谨,室内装修华丽。

  沈理源作为北方著名的建筑师,在北方两大建筑院校——国立北平大学的建筑系和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1930年至1940年,他在两校建筑系都曾任建筑系主任,为两校建筑人才的培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当时的教学中,建筑系学生没有统一的教材,只能以外文原版书或教师的讲义为框架,靠老师手把手的教习来掌握建筑知识。为方便学生们掌握更多建筑知识,沈理源先生在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自费翻译出版了《西洋建筑史》,解决了建筑史的教材问题。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沈理源的实践经验显得非常可贵,在他任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建筑系教授时,已经设计过天津盐业银行、浙江兴业银行、北京真光电影院等建筑,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建筑系教师。而且他在建筑艺术和建筑历史方面都有较深厚的功底,使其成为一个兼重建筑艺术与工程技术的建筑系教授。
 

发布:xiuzhu1023 | 分类:翻译行业新闻 | 评论:0 | 引用:0 | 浏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