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翻译和流行

[ 2010年8月9日 ]
Tags:  翻译  翻译家  

        苏联歌唱演员弗拉基米尔·康斯坦丁诺维奇·特罗申为《苏联各民族运动会》录制两首歌曲。场间休息时,他突然听到附近传来男中音的演唱声:“今晚花园里,四处静悄悄……”它的旋律和歌词一下子打动了特罗申的心。一打听,原来这是另一首参选歌曲,名叫《列宁格勒的晚上》,由著名作曲家索洛维约夫·谢多伊作曲、诗人马图索夫斯基作词。不过,词曲作者本人对初次演出效果非常不满意,评审们也不太满意。特罗申知道原委后,便直接去找谢多伊,要求试唱这首歌。特罗申唱完后,全场一片寂静,大家都被深深地感染。最终,《列宁格勒的晚上》这首歌经过大幅删节后出现在片中。不久之后,特罗申应邀参加当地电台的“早上好”节目,为其演唱《列宁格勒的晚上》。此次演唱由著名音乐家维多克·克努舍维茨基担任乐队指挥,歌曲得到了完整的诠释,并正式更名为《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歌曲一经电台播出后,迅速走红,成为苏联家喻户晓的抒情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飞出苏联、走向全世界是在1957年。当年,在莫斯科举行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直到开幕前的两个月,联欢节筹委会才决定选送它去参加联欢节歌曲大赛。结果,这首当初并非为联欢节而作的歌曲一举夺得了金奖。联欢节结束后,来自世界各国的年轻人唱着“但愿从今后,你我永不忘,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依依惜别。《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进入中国是在1957年,由我国著名翻译家薛范翻译过来。当时,他将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的5首得奖歌曲都翻译了,但是只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传唱至今。歌曲译成后,全国各省市音乐刊物相继转载。后来得知,《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被译成各国语言正式发表的先后次序,中国排名第一。 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城市中的家庭,几乎无一不晓《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不过,其命运也曾历尽坎坷。“文革”时,这首歌被打成苏联黄色歌曲,禁止传唱。直到“文革”后,这首歌才得以真正流传,成为亿万中国人对于苏联最鲜活的印象之一。近20年来,《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在中国流传得更广。《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祖国是俄罗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母语是俄语,但在世界上,用汉语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人远比用俄语唱的人多。2007年,薛范先生受俄中友协的邀请,去俄罗斯访问。俄方在得知他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中文译者后,特意安排其去莫斯科郊外一游。
 

 

 由索文北京翻译公司深圳翻译公司广州翻译公司以及上海翻译的职员编辑

发布:xiuzhu1023 | 分类:翻译行业新闻 | 评论:0 | 引用:0 | 浏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