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联的对翻译工作的重视
沪上延安西路一带,看看古籍记载的“清水浜”、“诸安浜”、“李漎泾”……河道名称林林总总,足以想象曾经的潺潺清流水,弯弯木板桥。但我们现在说的是现在:车水马龙,鳞次栉比,此地繁华闹市还有一点桥的影子乎?
感受终于起变化,是去年初春。受上海市文联创作办公室委托,记者金波和我采访俄国文学翻译大家草婴,当时他住在华东医院。不承想,面对着窗外的延安西路,交谈伊始老人家就剖明心迹:“我一直努力在读者与俄国文学之间架一座桥,并且力求造得平坦,让人走起来轻松。”哦,生动而准确,“桥”——读者通向文艺陶冶之桥,有抱负的文艺家其实哪个不是倾力于架桥?
此桥之下,尚有一桥。我蓦地想到,一道基础性的大桥,协调并服务于所有这些小桥!它近在眼前,即窗口对面,延安西路238号,上海市文联。因为此前两天,我进入延安西路238号大院参加组稿会议,刚学得一条:“文联是党和政府与文艺工作者之间的纽带桥梁”。惟此,文联党组要求发扬沪上名家真传,组织编写《海上谈艺录》丛书。我俩应招前来,即为文联的造桥大业略尽绵薄。文联的服务可是认真。专职的,皆尽力。着手写草婴评传,起初资料捉襟见肘。来到下属的翻译家协会,赵芸秘书长找出一张从前报道“草婴文学翻译学术研讨会”的内部报纸,满是真知灼见,给了纸质文本又给电子文本,好解渴!非专职,亦专诚。曾任翻译家协会领导的夏仲翼和徐振亚教授给与的热情指教,迄今感怀。文联关爱,名家领情。草婴等好几位传主都满意。我们那本评传出版后,竟有人民日报及五六家报刊跟进,对这位译笔作枪投身反法西斯的老战士极表崇敬,不啻将文联的关爱之桥延伸开来。我捧着报刊去看望,听草婴夫人半开玩笑地问:“这么多文章写你,感觉如何?”他笑答:“好,谢谢大家哟!”今年初,文联理论研究室又邀我客串该会机关刊《海风》杂志的审读。虽云审读,亦是学习。从观众久违的张瑞芳、舒适等老前辈的连珠妙语,到轮椅翻译家薛范、王志冲、张可平的奋斗经历,到文艺创新面临难题的破解之道,篇篇文章由各个角度切入,大视野地弘扬沪上百家的艺术生命力。关爱也需创新。为爱护舞台的自由演艺者,上海文联打破体制界限,首创全国第一个演艺工作者联合会。从此,“艺术个体户”闯滩涉水风险顿减,因为纷纷跨上了这座强大的保护合法权益的桥。进一步创新在今年。读刊中,我获知上海文联推动了个体艺术家的专业技术水平认定,终使杨昆、纪晓兰、傅琰东等如愿以偿,“有了底气”“发奋努力”即其获取中级职称后的共同心声。柳丝飘坲下,延安西路238号,一座爱护艺人、发展文艺之桥。套改邓拓诗句,该是“板桥不见文桥在,无数艺人领深情”。
金牌越南语翻译助力边境外贸 (2010-9-13 14:26:25)
缺乏医疗翻译致使救援行动受阻 (2010-9-11 17:47:3)
翻译回忆在阿富汗被恐怖袭击致死的医疗援助队长 (2010-9-11 17:44:36)
日文翻译的故事 (2010-9-11 17:29:33)
吴凯伦带有翻译的圣经,被恐怖分子杀害 (2010-9-11 17:20:55)
章子怡做翻译竞投,姚明篮球卖100万元 (2010-9-11 17:7:49)
日本积极为客户提供日语翻译工作 (2010-9-11 17:6:36)
翻译,巴拿马侨民的儿女 (2010-9-11 16:58:21)
老华侨的悲惨遭遇,中医翻译 (2010-9-11 16:57:22)
黄迪的经历,从翻译到验收工程师 (2010-9-11 16:36:23)
从兼职翻译到永不言败 (2010-9-11 16:30:57)
喜欢show汉语的外教 (2010-9-11 16:17:16)
做外事翻译的开始 (2010-9-11 16:7:20)
泰国人买走了韩国商品 (2010-9-11 15:38:11)
汉彝两语翻译的开始 (2010-9-11 15: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