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恶性竞争,翻译服务价格过低
华人恶性竞争,翻译服务价格过低
把握机遇 意大利华商提振信心着眼将来
随着意大利境内中国移民人数的急剧增多,华商在意大利的生存状况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近年来,意大利政府对华商的政策也从过去的宽松鼓励演变成了现在的严格限制。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让很多旅意华商深感茫然,不知道该怎样走下去。“何去何从”成了现下最流行的话题。
据了解,仅意大利米兰、罗马两个城市,一月之内华人餐馆,店铺,网吧等转让数目就达四十家之多,连以往运营情况良好的店铺都已换面易主。各报纸上出售和转让的信息比比皆是。经调查发现,出现这种情况并非偶然,纷沓而至的各种因素造成了今日的局面。
华人在意经营范围比较单一,基本分布在餐饮,服装,贸易,工厂和一般性服务类行业。质量问题是影响华人生意的关键因素。以贸易为例,由于个别华商业主极端追求利润,购进质次价低的产品,在欧洲市场销售,致使“中国制造”在很多“老外”眼里成了伪劣产品的代名词,使得华商的生意日陷困境。另外,某些华人商家在商品质量上确实存在监管不严的问题。
经营模式存在问题。经营模式代表一个商家经营的理念,而一些在意华商的经营模式与国内或者其它国家相比,较为陈旧,没有创新。以餐饮业为例,在意中餐馆大都以中国人为主要客户,往往忽略了对意大利本地居民的宣传,很少有中国餐馆在网络上开设专门网页,以致于流失了大量的本土客户。
另华人内部的恶性竞争(降价)造成“雪上加霜”。由于在意华商经营行业较单一,所以造成同行之间竞争剧烈。结果经常由于商品价格过低而得不偿失。仅以翻译服务为例,几年前展会翻译200欧元一天都很少有翻译人员愿意接手,现今一天70欧元就有人干。华人之间的这种恶性价格战的结果使第三方受益颇多外,而导致华人市场经济一片低迷。
意大利海关加强“货检”,近年来更是严格把关。从中国经EMS运输的货物很少有不扣关的,这样给在意华人进货增加了一定难度,即使进货成功,附加的高关税又使商家苦不堪言。
纵观旅意华商的发展走势,已经有很多华商跳出传统产业,去从事一些跨国合作的新型贸易和投资业务,华商回国内投资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涉及各个领域。目前,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已经逐步从“招商引资”转向“招商选资”的新阶段,外(侨)资准入的门槛正逐步提高。在意大利企业界纷纷看好中国市场前景的背景下,旅意华商牵手意大利企业家进军中国发展实体产业,将是未来旅意华商拓展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
西班牙移民事务国务秘书孔苏埃洛·鲁米2007年10月推介的、由移民信息咨询公司制作的第二部西班牙移民通讯年鉴提供了有关中国移民群体的许多详尽信息。西班牙2007年初登记户口的中国移民达106993人,他们中70%来自中国浙江青田。中国移民的平均年龄为29岁,男女性别比例为55比45。此外,1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18.5%,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1.7%,华人家庭基本上是多子女家庭,其中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出生在西班牙。就中国人居住的西班牙城市来看,马德里与巴塞罗那是他们的首选。首都马德里生活着27115名中国人,巴塞罗那则居住着25730人。巴伦西亚与阿利坎特也是中国移民较多的城市,这两个海滨城市分别居住着近5000名中国人。在大量聚集于大城市的同时,中国人也是在西班牙分布最为广泛的移民群体,西班牙大大小小的城镇几乎都可以找到中国人的踪迹,尽管在很多地方只有一户中国家庭。中国移民这种分布格局源于他们的经商传统,近三分之一的中国移民在各地经营中餐馆、杂货店和服装店等。许多中国移民在自己开始创业前,通常是替别人打工来积累个人发展的第一桶金。具备一定经济基础后,中国人就会考虑购置房产,从前一次性付清房款的人很多,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申请贷款购房。从消费习惯上来说,中国移民热衷于购买电子产品,手机、电话、数码相机、摄像机、DVD机等都是他们比较喜欢购买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