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汉学家顾斌谈中文翻译家

[ 2010年9月18日 ]
Tags:  翻译  中文翻译家  

窦文涛:《锵锵三人行》,今天是文道,陪着咱们德国汉学家顾彬教授聊。而且我发现有一个话题,你们两个人都很看中,就是翻译。这个翻译,对文化的变革,或者交融,作用怎么说都不过分。


  窦文涛:这我还是孤陋寡闻,李白、杜甫在德国,很有名吗?

  顾彬:非常有名,对。

  窦文涛:他们认为,我们这李白、杜甫是个什么样的诗人?

  顾彬:是这样的,德国很早就注意到这个李白,特别是德国的作家和文人,从19世纪末开始,因为那个李白,他代表一种自由感。当时因为德国还是一个帝国主义的国家,文人他们都觉得,他们在那里没有什么自由,不能够享受什么自由。所以他们都想像李白学习,所以他们学他不少。

  窦文涛:怪不得你现在喝中国白酒,也有李白之风。

  顾彬:对,你说的很对。

  梁文道:他这话,而且听顾教授说,他在喝白酒,很内行。

  窦文涛:拿红酒杯子。

  梁文道:总拿大杯子喝。

  梁文道:当然。

  窦文涛:但实际上,好像现在也没有太多人,很把翻译当回事。我看到很多所谓翻译的书,老实讲,外文也很糟糕,中文也很糟糕。但是,咱们可以从最近一个女翻译说起,你知道吗?最近在中国,火了一个女翻译,被称为是最上镜的,最有才的,最有气质的美女,反正中国什么都是美女,翻译。

  梁文道:什么都变美女。

  窦文涛:你看看这个照片,顾教授,你看,这是前些天,两会上,温家宝总理记者招待会上,这个女翻译,说是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副处长,叫张璐。据说是外交学院,还是国际法专业毕业的。

  窦文涛:但是觉得她不得了的地方是什么?这个温总理讲话,引用很多古诗文。老实讲,我很难相信,除非是温总理事先告诉她,我要说这句。要不然她怎么?你比如说她有一句话,叫什么?人或加讪心无疵兮,你连中文恐怕都听不出来是哪几个字。她居然当场翻译。

  梁文道:翻得还不错。

  窦文涛:翻得还不错,他们说,据她自己讲,她说她平时就注意搜集这个领导人讲话引用一些什么成语,这个古翻译,就是古文的翻译。而且平常自己也加紧古文功底的学习,但是都是很难相信,你比如说他们讲的,有些事很有意思。这个温总理引用《离骚》的,叫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就是说她翻译的好,因为在英文里,九死,死九次,不是个习惯用法。

  英文里,据说要死一千次,所以她翻译的,她就说要死一千次也不后悔。这个大家很惊讶,另外我觉得,你像说到两岸关系的时候,我觉得温家宝讲的那个话,叫做什么虽有小忿不废懿亲,就是虽然有小的争执,但还是一家人,还是亲人。光懿亲这两个字,她仅凭听,她怎么能听得出来呢?我很难相信。

  梁文道:所以你觉得可能是事先温总理,待会我要?

  窦文涛:不不,还得说咱女翻译厉害。但是从这个话题,两位可以说说,你像顾教授刚才就给我讲,他说如果没有翻译,李白、杜甫这些人,怎么可能在世界文学界有地位?


 顾彬,1945年12月17日出生于德国下萨克森州策勒市,是波恩大学汉学系主任教授、翻译家、作家、德国翻译家协会及德国作家协会成员、汉学家。1973年获波恩大学汉学博士学位,1974年在北京语言学院学习汉语,1977年至1985年间任柏林自由大学东亚学系讲师,教授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及艺术,1985年起任教于波恩大学东方语言学院中文  顾彬
系,1995年任波恩大学汉学系主任教授。顾彬是德国最著名的汉学家,其研究方向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以德文、英文、中文出版专著、译著和编著达50多部。顾彬近年来已出版的重要著作有 《红楼梦研究》、《中国诗歌史――从皇朝的开始到结束》、 《20世纪中国文学史》等,重要译作有 《鲁迅选集·六卷本》等。很少有一个西方学者像顾彬教授这样,集30余年的时间来研究中国文学。作为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主任,他有足够的国际视野和文学鉴赏能力,他讲着一口流利的中文;还娶了一个中国妻子,对中国当代文学似难免爱之深责之切。

 顾彬说,他对唐诗有着浓厚的兴趣。因为德国教现代汉语的教师缺乏,他曾经教了20多年的现代汉语, “但我的爱好仍然在古代,最喜欢唐诗。”顾彬说。   谈到自己喜欢的唐朝诗人,顾彬认为,李白是个 “很勇敢、充满勇气的人”, “不像杜甫,总是哭、流眼泪”。他认为,李白的诗“有一种内在的力气”, “不是软弱的东西”。他对杜牧也给予很高评价,认为虽然比不上李白,但也是个很有才气的诗人。   除了唐诗研究,顾彬还将一些朦胧派诗人的作品译介入德国,包括王小妮、王家新、翟永明等。 “虽然他们的诗不能和唐诗比,也是很不错的。”顾彬说。

发布:xiuzhu1023 | 分类:翻译行业新闻 | 评论:0 | 引用:0 | 浏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