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翻译院推广韩国纯文学的翻译
韩剧引发的“韩流”在亚洲的影响力不可谓不大,但韩国政府并没有满足于大众文化的广泛传播,在纯文学作品的推广上也想出了不少“高招”,这对我国文学作品如何走出去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上周,韩国文学翻译院在南京举办文学交流论坛,翻译院事业本部部长金允珍就此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
“翻译院是一个以自己的消失为最终目标的单位,恐怕世界上还没有这样的政府机构。”采访伊始,金允珍就“语出惊人”,“韩国影视作品取得的成功不容否认,但这只属于大众文化,是快餐性的文化,不能完全反映韩国深层次文化。纯文学才是我们对生活的严肃思考。”
金允珍说,世人对韩国的印象多源自跆拳道、足球、三星及韩剧,“能赚很多钱,但缺少文化。”政府想让世界看到有品位的文化韩国,高水平的文学推广是很好的办法。出于这种考虑,我们2001年成立了翻译院,主要工作是资助和培养翻译家。
据介绍,为了争取到最合适的海外翻译者,韩国翻译院绞尽脑汁。他们给每位翻译者提供每年大约9—10万人民币的“鼓励资金”,但海外申请翻译的人必须先提交1/3的翻译作品,经翻译院各个领域专家严格考核通过后,“鼓励资金”才会交给翻译者。“这保证了作品的质量,把钱用到了刀刃上。”若想把一本载有民族精神、本国文化的文学作品推介给海外读者并被接受,最好由韩国人、外国人共同合作。金允珍笑着说,跨国婚姻在此派上了“用场”。近些年,韩国走出去的文学作品中,许多是跨国婚姻的“副产品”。
在出版社选择上,翻译院也有“秘诀”:首选的出版社并非最好的,而是中等偏上。“他们希望做出特色,会认真推广我们的书,一旦成功了,我们的知名度打开了,大出版社自然会来找我们。”金允珍说这个方法收效很大。成立翻译院后,每年推出去的书是以前的一倍多,大约28种语言450本。此外,翻译院还会安排作家和读者交流,自掏腰包购买译著赠给海外相关机构和图书馆。
“好比压水井,在出水前,要给点引水,水才会出来。我们做的就是引水的工作。”满头白发的金允珍,形象地比喻翻译院扮演的角色。
《韩国电影史》的翻译 (2010-9-25 11:9:38)
李珍雨的韩语翻译历史 (2010-9-20 9:41:51)
张娜拉请翻译来回答记者,避免中文说错 (2010-9-6 13:50:56)
记者做韩语翻译的感觉 (2010-8-27 14:35:55)
奥运冠军的上海之行,中文开场白赢得欢迎 (2010-8-25 10:15:52)
韩国人搭错飞机得帮助,翻译写信表感谢 (2010-8-20 16:8:11)
中韩文化交流周提供英文翻译、韩语翻译服务 (2010-8-20 15:35:47)
韩国为外籍新娘提供翻译服务,提升外籍新娘在韩国生活的能力 (2010-8-18 14:26:44)
韩国降低韩语翻译要求,充分利用外籍新娘语言翻译能力 (2010-8-10 16:5:7)
中年韩语翻译怒踹裁判 (2010-8-6 11:4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