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普查的语言志愿翻译者

[ 2010年9月25日 ]

 


前期调查就已受阻

市区金都景苑是嘉兴市本级外国人居住密度较高的住宅小区之一。

“小区有85户韩国家庭,加上来自日本、意大利、印度、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外籍家庭总户数为136户,这还是2009年年底的数据,这些外国人家庭居住情况变化很快。”金都社区党支部书记杜利华说,“加上小区东侧的都市先锋、尚元名郡等3幢单身公寓,现在整个社区中外籍人员和家庭的确切数据尚未掌握,但只会多不会少。”

“社区外籍人员中来自韩国的占了很大比例,由于工作关系,我们经常要和他们打交道,常用的会话我们都能说两句,平时进进出出都和他们用韩语打招呼。”杜利华说,“户口整顿期间,我们上门去做调查,有的韩国人听不懂比较专业的词,他们就找企业里的翻译帮忙,有的嫌打电话麻烦,索性把调查表带到公司请翻译代劳。韩国人还有一个便利,就是他们喜欢雇吉林延边的妇女做家庭保姆,这些朝鲜族妇女汉语和韩语都会讲一些,在我们和韩国人交流时就成了翻译。”

不过人口普查时还是遇到了问题。“日本籍的,在嘉兴开‘日本料理’的不少,我们也基本能和他们沟通,最难的是意大利、印度、菲律宾籍人员,他们人数少,又找不到他们所属的‘组织’(供职的单位),光凭我们普查员的水平,语言不通,根本谈不上交流。”杜利华说,“由于文化、习俗的不同,部分外籍人员对我国这次人口普查的意义和目的不理解;相关调查表是用中英文两种语言标注的,但有的外籍人员不懂英文。前段时间户口整顿时,普查员想尽办法,也只了解到了40户外籍人员家庭的基本情况。交到派出所户籍民警手里的调查表,绝大多数只填写了国籍和人数,显然是通不过的。”

“小老外”派上“大用场”

上世纪90年代,嘉兴外籍人员主要居住在市区穆湖花园,穆湖花园最多的时候住了79户外籍家庭,后来逐渐搬出。一些外国人更喜欢有地暖系统、精装修的住宅,金都景苑比穆湖花园晚开发几年,小区配套、装修风格更适合外籍人员,于是他们纷纷乔迁到金都景苑,或租房或买房。

“现在住在穆湖花园的外籍家庭约10户,其中有三四户家庭的小孩在辅成小学北校区上学,他们接受汉语教育,所以我们上门了解情况时,倒是这些‘小老外’派上了‘大用场’,其余的家庭准备由街道请翻译来帮忙沟通。”新嘉街道穆湖社区党支部书记包红说。

招募“语言志愿者”

嘉北街道人普办主任王克勤也在为人口普查中要遭遇的语言关忧心忡忡:“整个嘉北街道,有外籍人士681人,金都社区人数最多,嘉州美都等社区也有一部分。要是找不到相关的翻译,普查工作开展不了。这件事情我们也在想办法,但一时还没有成熟的方案。”

据了解,金都社区常住人口只有4233人,是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口规模最小的社区,但外国人有300多人。“社区参加人普培训,大家都羡慕我们,说我们社区人口总量最小,任务最轻松,实际上这300多个外国人,比3000多个中国人还难弄啊!”杜利华一脸苦笑。

“按规定,我们社区参加人普的人员需要配备25名,现在包括我们所有社区干部在内也只有18名。我们热切希望有外语特长的大学生、社会人士参加到我们工作中来,关键时刻帮我们一把!”杜利华说。

 

 


已经摸底出了200余人的外籍常住人口,这也给调查小组的工作增添了挑战。

  由于很多调查员入户时不会外语,无法与老外交流,为此,在一些外国人居住较为密集的地区,调查小组会选聘一些掌握外语的待业青年作为指导员,遇到外国人,随时把普查工作解释清楚。在爽秋路社区,30多岁的指导员王琤和黄葳就是这样的“翻译”,两个人一个擅长英语,一个会说一些韩语和日语,很多次普查员入户发现了外籍人口,都要打电话把他们叫去释疑解惑。

  “很多外国人以为

  我们是移民局的”

  (Q:记者 A:“翻译”指导员王琤)

  

“First,where are you from?”

面对金发碧眼的海兰,周洲的英语并不十分流利,为了示意他在纸上填空,她不停地用手势比划,“Here,here……”

可为了胸口这张蓝色证件,她还是要硬着头皮说。

作为灵隐街道黄龙社区一名人口普查员,23岁的她负责在黄龙雅苑入户80户家庭。其中有一部分是外国人,巴西、日本、美国、德国各类语种让周洲犯难。

全国性人口普查,十年一次,如今已经进行到了第六次。

与往年不同,这次普查首次包括港澳台和外籍人士,在杭州,居住在黄龙社区内的港澳台以及外籍人士占全杭州的30%以上。

让我们来听一听他们的故事。

填表之前,海兰问了三次“Why”。

黄龙社区

普查员:周洲

黄龙雅苑是杭州比较高档的公寓小区,我的工作是这里的物业前台。

8月初,社区将人口普查的任务分给物业,我们就忙开了。

外国人中,海兰是第一个。

他是美国人,今年5月才来杭州,在一家英语培训机构教语言。

电话约了好几次,海兰都不在家。他们的生活习惯,喜欢晚睡,经常凌晨才回家。好不容易,今天下午我看到他下班回家。

比起中国人,他们的表格内容比较少,只需要填写姓名、国家、文化程度、工作单位、证件号码等。

在填表之前,海兰问了三次“Why(为什么)”。

不得已,我搬出救兵,找了他的朋友,我解释给他朋友听,再由他朋友翻译。比如,这是中国人口普查,第一次将外籍人士纳入普查,希望他能配合之类的。简单几个填空,花了半小时。

海兰说,美国人口普查的方式是电子邮件,时间上更机动。

 

相关文章:
发布:xiuzhu1023 | 分类:翻译行业新闻 | 评论:0 | 引用:0 | 浏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