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昌文:读书为了和知识分子交往

[ 2010年9月27日 ]
Tags:  

在您浏览《沈昌文:读书为了和知识分子交往》资讯前,为了让您的阅读体验更快乐,先给您讲个幽默的段子“ 某经济学教授正在讲解“货币的流通”一课时,有个学生竟然
睡着了,旁边一个同学急忙推醒他。这一情景被教授看到了。教授谅解他说:“人人都说钱是极有魅力的,可这里就有人对钱的问题无动于衷,难得啊!” ”

 

沈昌文
 1.读书为了和知识分子交往

  我原来给别人当小伙计的时候就喜欢读书。我在上海的书摊上买的第一本书不太正经,后来有人指点,我才走上正道。我看了骆宾基写的《萧红传》,这是一个老前辈借给我看的。

  做编辑工作以后,因为职业的需要,我读书比较多。比如说,我翻译图书时,用的笔名叫“魏城”,那是因为那时嗜读《围城》,读了之后十分喜欢,另有一层意思,就是说自己还没有成功———“未成”。同时借以说明自己搞翻译具有“围城”心态———没译的时候一心想译书,一开译,老担心因此挨批,又急于赶紧脱手。

  读书在我生活中的分量当然很重。说出来大家可能会笑话,做出版以后,读书成了我实用的一个工具。我必须通过读书来和知识分子交往。比如,我在访问金克木教授以前,我先看了文学史,了解了魏晋南北朝是怎么一回事,然后才能跟他有进一步的交谈。对我来说,很多年以来,读书是为了实用的需要。这是很低级的了,大家可以批评。

  2.我的理想就是让读者读到好书

  我的文化理想就是,让读者想读到的书,想了解的问题,我出版的书正好能够给他们提供这方面的内容,这是我最欣慰的事。看起来很难实现,其实后来都能实现。因为书稿的面是非常宽的,只要你打开思路去看,你会发现有很多的书是值得出版、印刷的。

  改革开放以后的文化生态和文化环境已经相当不错了。当然,我们希望更没有限度。可是我想,如果真的全面放开以后,也会出现新的混乱的情况。具体情况难以想象,但是我们的工作不会非常好做。所以,我对改革开放以后,我所经历的那些情况,还是可以接受的。

  3.现在主要看回忆类书

  很多,我一时想不起来。不过我现在一不看翻译的书,二不看讲现状的书,我主要看的都是回忆过去的书。比如谢泳的《教授当年》、《厦门集》、《钱钟书和他的时代》;雷颐的《历史:何以至此·从小事件看清末以来的大变局》、《历史的进退:晚近旧事与集体记忆》等书我都看了。最近我刚看了一本台北的先生写上海娱乐文化的书,我觉得很好。

 

 

刚才我们给大家介绍了《沈昌文:读书为了和知识分子交往》的资讯,下来给大家讲2个笑话放松一下:


笑话1       在医学院的一次实验考试中,学生们必须通过显微镜细看虱子、跳蚤和臭虫的腿部,辨认出这些寄生虫的标本:有一位学生一样也没认出来来。他离开实验室时,教授在后面喊道:“你还没告诉我你的名字呢。”那位学生回头,打开门,伸出他的腿。”那好吧,老师,”他反问道:“你说我是谁?”

 


笑话2
老师:“犯一次错误,应该吸取一次教训。”
    学生:“这我清楚。”
    老师:“那你为什么屡教不改?”
    学生:“我是为了吸取更多的教训才这样做的。”


 

相关文章:
发布:xiuzhu1023 | 分类:翻译行业新闻 | 评论:0 | 引用:0 | 浏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