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义工,草根翻译族

[ 2010年9月27日 ]
Tags:  翻译  翻译族  

在您浏览《网络义工,草根翻译族》资讯前,为了让您的阅读体验更快乐,先给您讲个幽默的段子“一大学生被敌人抓了,敌人把他绑在了电线杆上,然后问他:说,你是哪里的?不说就电死你!大学生回了敌人一句话,结果被电死了,他说:我是电大的。”


 草根翻译族、义务答题客、视频分享员……在你身边一定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网上无偿提供各种娱乐或公益服务。你一定享受过他们的服务,却不一定知道他们的名字
    “加勒个油”、“不给力啊”。这是最近出现在各大论坛网站上的新的流行语。这也许要得益于今年夏天一部由“729配音组”和“CUCN201配音组”制作的配音电影《搞笑漫画日和》。    

    字幕组的定义很简单:将外国影片配上本国字幕的爱好者。但他们的生活却很神秘,白天,他们可能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或者学生,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晚上,他们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埋头苦干,翻译、校对、组合图像……宛如零件一样精准而自觉地在各自的位置上被组合起来,数小时之内将一部部国外刚播出的影视剧“汉化”。

    “字幕组并不是中国的特殊产物,它是全世界都存在的,国内目前字幕圈子分为动漫字幕组、电影字幕组、剧集字幕组,而剧集字幕组中又分为日韩剧字幕组、欧美剧字幕组。”在被誉为四大美剧字幕组之一的人人影视字幕组的论坛里,负责人梁良介绍了国内字幕组的大致状况。

    为了让网友第一时间看到新剧,各字幕组都奉行“0-day”原则,即不耽搁一天,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完成工作。有时候为了将一部新剧尽快地呈现给大家,可能会拼上几个通宵,所以倒时差在字幕组里是常事。

    “翻译英剧《梅林》的时候,因为片源是凌晨才到,所以我们都是半夜一两点起来,下载片源,分享,调时间轴,翻译,然后校对再精校,后期制作,到最后做完已经天亮了。”一年前加入字幕组的计算机专业学生“丢丢”说,剧集集中时,他们有时一周要做15部剧集。

    而“人人影视”则在这个无剧可追的夏天,给自己找了个更艰巨的活儿:翻译名校公开课。他们从国外名校网站下载公开课视频,然后嵌入中文字幕,提供给网友下载。《博弈论》、《古希腊历史简介》、《聆听音乐》、《金融市场》……目前有9门耶鲁大学的公开课正在翻译中,最早推出的一门课程——耶鲁大学的哲学课程《死亡》,从5月28日发布到现在浏览量已经超过64万。

    “牛津字典摆一边,面对电脑一整天。”课程组成员“小E”这样形容她的暑假生活。翻译课程组目前有130多位成员,大多数是本科或者硕士的学历。作为《金融市场》的课程总监,“小E”的暑假都耗费在翻译这些专业术语中。“现在计划是每周两天校对三天看书,专业性很强,难度太大,暑假时间比较充裕,趁机会也多翻译些。”她翻译的两集课程,在论坛里的浏览量已经有一万多次。据她介绍,翻译课程更多要关注学术准确性,而且翻译量通常一集1000句以上,比美剧更多。为了保证严谨,他们会把做好的课程先放在自己的讨论区五天,供大家挑错。

    “我们的宗旨是,共享,交流,学习,不以所制作的东西进行商业盈利行为。只有具备了这几点,才是真正的字幕组。”元老“波多尔死机”透露,因为名气大了,也有商业公司找上来要求合作,但被他们拒绝。“商业化肯定要涉及利益分配,到时候会导致分裂,其实做剧也是一种享受,在分享中,能够找到自己的价值,跟一堆朋友一起,其乐融融。”

    在这种无利益的分享和服务中感受到了乐趣的,不止他们。来自天津的李爷爷在“百度知道”里帮大家解答问题,他的专长是解决各种家庭问题,至今回答网友提问已经超过3万次,被称为“百度上的彪悍爷爷”。

    李爷爷说他2007年才学会打字,每天在网上的时间超过10小时,有几天他因为回乡下小住,还有很多网友纷纷发帖呼叫他。面对网友的赞誉和感谢,李爷爷觉得没那么复杂,“啥义工不义工的,乐呵乐呵得了。”

    “Web2.0时代的到来,使互联网就像是刚刚脱离了模仿阶段的孩童,正用彩色画笔描绘着属于他的时代的图画——互联网找到了基于自身技术的最大优势发挥的场域:全民出版,全民分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提出,在web2.0时代,全民分享将成为互联网的一种趋势。

    互动百科中文网站创建者潘海东是比较早看到这种力量的人,2005年他们创建了中国最早的互动类百科网站。现在已拥有231万贡献用户,大约有20万活跃用户。这些用户,被称作“智愿者”,即知识志愿者,是专门编写词条和分享知识的网络义工。

    作为互动百科“智愿者”的管理人,阮瑜认为网络义工有其独特的发展空间。“与传统的义工相比,网络义工更多的是贡献智力,也因此不受性别、年龄、学历、地域、身体等限制。”据了解,“智愿者”里就有很多是残疾人。

    虽然组织庞大,拥护者颇多,还有相较于传统义工的得天独厚优势。但仅靠兴趣维持的网络义工的热情能维持多久,似乎还是个问号。“我们不算是正规的社团,做活动是靠大家的友情在维系着,谁也说不准会坚持多久。”729配音组负责人杨程涵不想多谈将来。对于这些在网上的义务劳动者而言,友情和兴趣是他们热情的源泉,但因为组织内部零散,时间和资金的短缺等诸多问题,他们随时都处在分崩离析的隐忧中。能够走多远,是他们无法回答的问题。

    而声称只为兴趣和梦想而做的人人影视字幕组,也无法逃避资金短缺的困扰。因为原来服务器被没收,他们只好另筹资金准备购买海外服务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基础,空中楼阁始终是个童话。”

    还好,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729配音组经常有粉丝见面会,杨程涵说,和粉丝交流给了他们很多的鼓舞。而人人影视的一个捐助号召帖,已经募集了一万多元的资金。“你在做事,你付出的,总有人记得。”表示不稀罕义工之名的“丢丢”,也因为这些不留名字的网友发现“自己不是孤军奋战”。

    “总有人不是靠利益而是为了爱而生活,你们在日渐功利化单调化的时代里显得如此可爱。会好的,翻翻们(字幕组代称),加油。”在新浪微博里,有网友隔着时空,为他们祝福。

 


刚才我们给大家介绍了《鲁迅文学奖的翻译作品呈现颓势》的资讯,下来给大家讲2个笑话放松一下:


笑话1            一天,英文老师带了录音机来上课,准备播放一首名为《黄丝带结在老榆树上》的歌。听歌前,老师略述这首歌的故事:“一个快要出狱的犯人,写信给他的妻子,请她在家门前的老愉树上结条黄丝带,以示原谅。他坐车经过看到黄丝带便下车,否则,只好乘车继续远去。”听完歌后,老师让我们写下感想。有个同学这样写道:“虽然我已努力用功,但英文成绩仍不好,老师若能原谅我,请在下次上课时,头上结条黄丝带。”

 


笑话2  在学校的毕业典礼上,校长宣布学习成绩优秀者名单,并请他们上台领奖。
    “第一名,赛里姆——”没人回答,也没人上台。校长又重复叫了一遍,仍没人答应。校长叫到第四遍时,赛里姆才慢吞吞地走上台去。
    过后,有同学问他:“你为什么连自己的名字也听不清?”
    他说:“不是我听不清,而是怕同学们听不清。”

 

发布:xiuzhu1023 | 分类:翻译行业新闻 | 评论:0 | 引用:0 | 浏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