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迪的学习经历
在您浏览《张海迪的学习经历》资讯前,为了让您的阅读体验更快乐,先给您讲个幽默的段子“ 老师表扬了军军的作文,说这篇作文在体裁方面特别好,要同学们向
他学习。明明听了不服气他说:“这有什么了不起,准是他爸爸教他的!”老师问:“军军的爸爸是干什么的?”明明大声回答:“裁缝!” ”
说起学习,大家自然会想起张海迪;走进张海迪的读书生活,就走进了一方令人感奋不已的天地。
奶奶缝的花书包,是海迪对上学的最初记忆。
她说:“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奶奶给我缝了个小书包,是用很多小花布剪成三角形缝成的,绣上我的名字,非常漂亮。那时我整天对着镜子照来照去,觉得自己很漂亮,憧憬着将来背着书包去上学。可是后来突然病了,永远没能站起来……”
海迪从童年起就开始承受高位截瘫的痛苦,还有因为这种疾病带来的各种麻烦和困难。对她来说,活着需要有比面对死亡更大的勇气。小时候她被禁锢在病床上,曾经因为焦急和烦恼,扯下自己的一缕缕头发。
海迪非常希望能够进学校读书。妈妈背着她去过很多学校,可老师说因为孩子不能自理,不能接收。妈妈背着她去看病的时候,总是路过经五路小学,操场外面是铁栏杆,妈妈累了,就把她放在台阶上。每次海迪都使劲儿抓着栏杆,看操场上的孩子们奔跑。海迪真的非常羡慕他们。有时妈妈说,好了,走吧。海迪就说,妈妈我不走,我再坐一会儿。眼泪就流了下来……
就在那个时候,海迪在父母的鼓励下开始了艰苦的自学,父亲送给她的一本四角号码词典成了她的宝贝。母亲则不断地给她买来各种课本和文学书籍。就这样,海迪在家里和医院的病床上完成了小学和中学课程。1983年,组织安排她去大学读书,她没有接受。10年之后,她完全靠自己的努力,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得了吉林大学的哲学硕士学位。
张海迪不断拓展着自己读书的天地,读历史、读地理、读医学、读生物……还自学了英语、日语和德语。后来她曾出版过一本散文集《美丽的英语》。她用优美的文笔回忆了自学英语的日子,还有自学中的困惑和艰辛,当然,还有学习英语的快乐。
张海迪在少女时代一直梦想将来当医生或是化学家,没有想到自己能成为作家。她说:“在长期的病痛中,是一本本书让我沉静下来,它们牵着我的思绪四处漫游,从遥远的古代到宇宙的深处,从幽静的山村农舍到繁华喧闹的异国城市,都留下了我思想的航迹。还有古今中外圣贤哲人睿智的思想和渊博的学识,各种各样平凡的人们形形色色的生活、境遇、梦想和希望,都留下了我触摸的手印……终于有一天,我觉得我有很多很多话要用笔来倾诉,我幻想着我的脑汁凝固成一本书——就像我曾读过的书。”
迄今,张海迪已出版的长篇小说、散文集、翻译作品,超过200多万字。她的散文《口哨》、《美丽的清贫》等被选进中小学课本和各种课外读物;她的散文集《生命的追问》已经十几次印刷;她的长篇小说也在日本和韩国出版。
《天长地久》是张海迪继《轮椅上的梦》、《绝顶》之后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内容涉及了天文学、河流学、动物学、雕塑、航天等诸多领域,密集的知识、丰富的文学想象令人惊叹。
刚才我们给大家介绍了《张海迪的学习经历》的资讯,下来给大家讲2个笑话放松一下:
笑话1 市长视察一所中学,看见一个学生手中提着一只火鸡。市长问他从哪儿搞来的。 “刚刚偷的。”学生答道。 陪同视察的校长反应很快。立刻得意地说:“看,我
们教育的学生尽管有些坏毛病,但绝不说谎。”
笑话2
老师要求同学们把一篇一千五百字的文章缩写成五百字,下课时小毕把作业交了。老师看后问:“你是怎么搞的,四十五米高的建筑物写成了十五米,六辆汽车写成了两辆,三个
人写成了一个人?……”“我可是严格按比例缩写的!”小毕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