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彬讲述自己的人生和翻译

[ 2010年9月28日 ]
Tags:  翻译  德语翻译  

在您浏览《顾彬讲述自己的人生和翻译》资讯前,为了让您的阅读体验更快乐,先给您讲个幽默的段子“ 老师表扬了军军的作文,说这篇作文在体裁方面特别好,要同学们向

他学习。明明听了不服气他说:“这有什么了不起,准是他爸爸教他的!”老师问:“军军的爸爸是干什么的?”明明大声回答:“裁缝!”  ”

 


9月18日的晚上,德国伯恩大学教授顾彬在成都白夜酒吧举行《顾彬诗选》诗歌朗诵会。当晚参与现场讨论的还有白夜酒吧的老板翟永明、诗人柏桦和此书的翻译者之一徐克。

  这是顾彬在中国出版的第一本诗集。

  这位因炮轰中国当代文学而广为人知的德国汉学家,在当天下午接受晶报专访时说,他的书在德国非常不好卖,“德国人根本不知道我在写什么,他们读不懂我的诗”,顾彬认为自己的知音在中国。

  在当晚的朗诵会上,顾彬用德语朗诵了他的一首诗。当他用一种现场绝大多数人都无法理解的语言朗诵这首诗时,很多人都安静下来,他们试图去体验陌生的语言背后的力量。

  我们的采访是在朗诵会之前进行的,我担心他在朗诵会之后会被灌得大醉。

  他的书在德国都是滞销品

  晶报:你写诗还是习惯用母语,而不是你的工作语言——中文,这次你的诗集在中国出版,我注意到你找了几名翻译。语言的转换会给你的诗歌写作带来一些怎样的影响?

  顾彬:我是一直用德语写作,因为这是我的母语。人家老问我能不能够用英文或中文来写诗,我会告诉他,可能会,但也可能不会,因为我是一名翻译家,德国翻译界有一个规则,就是你只能够把作品翻译成他自己的母语,相应地也可以这么说,一个作家只能用母语来写作。当然,一些好的外语、包括中文在内,也会影响到我的写作,我就经常使用唐诗的语法来考虑我自己的写作,这样我可能就破坏了德语非常固定的语法。中文不仅影响到我的写作,甚至改变了我的某些思维。

  晶报:怎么改变了你的思维?

  顾彬:德国人讲逻辑,欧洲中心论也影响到很多人,在德国,不少学者看问题的方式是从中心到边缘,中国就不一样,是从边缘到中心。如果你从边缘到中心,可以看到很多丰富的内容,但是从中心到边缘,你只有一个固定点。中国人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开放的,不是一个封闭的逻辑,这一点对我影响很大。我就不认为什么事情都是可以进行逻辑推理的,这样做太无聊了,为什么宋朝的诗歌比不上唐朝,就是他们太重视理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诗人的自由发挥。

  晶报:你觉得目前的精神世界是一个欧洲人,还是东方人?

  顾彬:我是一个世界主义的诗人。因为我的来源比较复杂,我的妈妈是奥地利人,我从小受到维也纳文化影响,维也纳的德文和德国的德文就有好多不同的地方,维也纳的德文至今还保留了许多十八世纪的词语,而这些词语,德国人现在根本就不用了,我在德国老用这样一种看似很陌生的语言来写作,不少德国人就认为,我的语言很复杂,很难懂。

  如果按你的意思来讲,我的精神身份应该是一个受到中国和日本文化影响很深的西欧诗人,因为我老用中国古典的美学视角来写诗。为什么在德国没有评论家敢评论我的诗歌,因为他们对这些太陌生了,他们不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学和哲学,他们根本不明白我在写什么,要写评论,他们无从下手。另外,我的知识结构也比较复杂,我同时还从古代希腊哲学、德国诗学中吸取成分,这样下来,我的诗歌就更复杂了。

  晶报:我听说你的两本诗集《新离骚》、《小丑塔》在德国出版时,几乎没有什么反响。

  顾彬:我一共出了四本诗集,另外两本是《跳舞者》和《世界的眼泪》。我总结了下,没什么反响的原因,可能有两三个:在德国,一个大学教授是不应该做翻译的,也不应该写作,尽管我这辈子写了不少东西,但其实是到了很晚才在德国发表的,1994年我在杂志上发表文章,2000年开始出书,到现在为止,我出了八部文学作品。我在德国的几乎所有同行都劝告我停笔,不要再写了,他们认为我不应该去写诗歌、散文,更不要去写小说了,他们认为,一个真正的教授不应该做这个。但是我没有听他们的,因为在我看来,他们压根儿就是错的,我认为自己是一个中国文人,中国的文人是什么都可以做的,可以翻译,可以写作,可以做研究,可以画画,可以写诗。

  在德国,现在这种情况好一些,对我也不会有这么明显的限制,因为我已经得了奖,有不少人为我说话,但是,这些支持我的人都是汉学研究之外的。汉学界的人根本不看我的文学作品,他们甚至对文学没有多大兴趣,他们唯一的兴趣是关注中国的经济,方便以后到中国来赚钱。

  中国不缺“世界一流”诗人

  晶报:你对中国当代诗歌的评价非常高,认为欧阳江河、翟永明、王家新、西川是“世界一流”的诗人,你是基于什么作出“世界一流”这样的判断?

  顾彬:我的标准有三个,就是语言、思想和形式。比方说西川,他发明了一种新的散文诗的写作形式,西川的语言简单,充满了幽默感,他用非常朴素的语言说最深刻的道理。除此之外,我研究一个作家,会注意他的发展阶段。翟永明在不同时期的写作,会有很大的差异性,比如她在上世纪80年代写女人,90年代写妈妈,到了2000年,她又变了,开始喜欢讽刺男人,最近一两年,她开始研究社会问题,社会、人的痛苦和困难,都出现在她的诗歌中,我对一个诗人的研究,会把他的成长和诗歌写作联系在一起,我认为一个好的诗人,应该具有这样阶段性的特质。

  晶报:到底什么才是你说的“世界一流”?

  顾彬:比如西川,他的散文诗是无人能写的,很特别,他用最现代的思想来描写这个世界的复杂性,他写尼采,完全是一个全新的角度,通过西川,我们看到了另一个尼采,很少作家能够做到。再比如欧阳江河,到现在为止,没有第二个诗人会去写快餐,并且把一个庸常的东西写得如此有诗意。什么是世界一流,我认为这就是世界一流。

  晶报:我很好奇,这个名单中没有北岛,你能谈谈对北岛的诗的评价吗?

  顾彬:北岛的诗歌有两个阶段,离开中国以前和离开中国以后。他的诗歌背后有很多非常沉痛、悲苦的东西,这么多年来,他的诗歌变化不大,没有什么新的内容,这可能和他的处境变化没有太大有关系。不过,北岛的散文就不一样,他写在国外和一些作家交往的经历,里面有很多有趣的语言,很有幽默感,所以你看他的散文是很舒服的,很好读的,从诗歌写作上来看,北岛的变化不大,但是从文学上来看,我认为他从一个严肃的诗人变成了一个有幽默感的散文家。


 

刚才我们给大家介绍了《顾彬讲述文学和翻译》的资讯,下来给大家讲2个笑话放松一下:


笑话1        市长视察一所中学,看见一个学生手中提着一只火鸡。市长问他从哪儿搞来的。  “刚刚偷的。”学生答道。  陪同视察的校长反应很快。立刻得意地说:“看,我

们教育的学生尽管有些坏毛病,但绝不说谎。”

 


笑话2

老师要求同学们把一篇一千五百字的文章缩写成五百字,下课时小毕把作业交了。老师看后问:“你是怎么搞的,四十五米高的建筑物写成了十五米,六辆汽车写成了两辆,三个

人写成了一个人?……”“我可是严格按比例缩写的!”小毕答道。

 


 

发布:xiuzhu1023 | 分类:翻译行业新闻 | 评论:0 | 引用:0 | 浏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