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acola的翻译“可多可拉”和“可口可乐”
在您浏览《cocacola的翻译“可多可拉”和“可口可乐”》资讯前,为了让您的阅读体验更快乐,先给您讲个幽默的段子“贝因哈特晚年时极喜清静,多住在巴黎的一家高层公寓里,但崇拜者仍不断来访。某天,有位年事已高的崇拜者来看望贝因哈特。他好不容易爬上了高楼,气喘吁吁地来到贝因哈特的住所,等他稍稍恢复一点体力后问道:“夫人,您为什么要住得这么高?”“哦,亲爱的朋友,”贝因哈特乐滋滋地对他说,“这是我至今依然能使男人们的心砰然跳快的唯一办法。” ”
人去理解它,或者让有美国梦的人去喜欢它,这是既成事实。我们现在也在着力塑造这方面,不管是这么多的孔子学院,还是马上播的国家形象片,这些都会倡导中国文化的盛行。如果说借着这股东风和借着这股势力,我们把民族文化和民族品牌做更有效率的营销和传统更广。从另外一个方面,再民族的品牌必须世界化。我们在做品牌研究当中,包括我们给跨国品牌服务很重要一项帮他们做本土化的研究,有哪些是可以用原来的英语、法语或者德语的,有哪些必须翻译成中国人听得懂的话,这是必须要做的一个工作。很简单一个例子,我们知道可口可乐据说最初第一个翻译叫“可多可拉”,可多可拉和可口可乐你会喝哪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如果你们注意的话可口可乐从04年开始,自己变了,原来是方方正正的中国汉字的字体,现在变成了跟它的英文一样,那年变的时候我才知道,那个东西叫“斯宾赛奇”,你会发现汉字的输法和英文输法用的一样线条。
杨曦沦:你刚才谈到民族品牌特别敏感,在圈里引起争议,有民族价值和社会价值。社会有一个命题,是资本无国界,比如黑石进来了,黑石有我们国家资本在里面,这是一个意义的东西,实际上只是一个意义的东西,民族品牌和情感品牌的依附性非常强,可以利用的战略资产。从整体产业部就是一个商标,就是一个品牌,是战略资产。试想日本、韩国、美国,如果一个中国本土企业把它给收购了,收购之后要做出一系列对它的产业结构有破坏的东西,从情感上未必接受,人们未必一切都是驱利的,民族品牌太少了,培养起来太难了,标杆效应倒下来了,民族品牌就消失了。
顾环宇:哇哈哈买达能,全体法国人都站起来反对。
主持人乔旎:刚才谈到民族品牌,更多是情感在里面,就拿情感来说话,我们会发现现在中国的民族品牌似乎寿命都非常短,要不然被国外收购了,要不然自己慢慢消亡了,我们看到这样的民族品牌为什么成长不起来?
顾环宇::跟历史有关系。做市场化很短,30年才初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先仅仅完成了日本人、韩国人完成第一步,现在成了比较好的工厂,现在能够比较好的制造产品,但是下一步,还没来得及走出去,他们开始慢慢做一个比较好的日本人喜欢的品牌,比较好的韩国人喜欢的品牌,下一步做比较好的欧美人喜欢的日本品牌、韩国品牌,我们欠两步没有做到。
第一个问题你说要不然很多被买,确实被买。包括可口可乐,当时说北冰洋汽水,全被人买光了,要不然没有宗庆后同学弄个这个,我们什么可乐都没了。从这个角度,人家确实太强大了。原来青啤的金志国说,人家拿一年的利润就能把我买下来。比较差距很大。如果你是有钱人,也会讲,你可能不了解中国文化,你在中国市场上跟他打起来,跟他竞争起来很费劲。我费那么多大劲跟他打干嘛,我买就算了,我们也常说一句话,我收了它就算了。确实有这个自己,我们自己的环境并不那么够好,我们的民族企业,有多好的金融支持,有多好的政策支持,有多少环境支持,还都是方方面面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我做一个品牌也挺累的,也挺难的,有人出这么多钱卖给他算了,我降了就算了。
主持人乔旎:大家都不容易,也是这样的环境造成了,如果有足够的后面的力量,支持的力量,相信民族品牌也会努力去做大。
同样的问题也想问一下杨老师,您觉得现在民族品牌发展究竟还是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是单纯的依靠政府支持,还是需要资金的支持?
杨曦沦:先纠正,中国民族品牌尚短,同仁堂就不短,在改革开放之后,整个民族品牌处于初级阶段,如何成为打造中国的民族品牌,有一个有利条件,我发现这30年,中国国家成了全球品牌的试验场,很难说美国人把中国品牌消费了,欧洲人把日本品牌消费了。经历了一回,积累了大量的品牌消费体验和财富。往下做有两个,一个虚的叫信心,企业家要有信心,要出点宁做五百年,不做五百强。第二消费者有点自信心,信心指数可能要提出来的,但是满足信心,必须有功能性,你的品质,能加工出世界级产品,品质不是问题。你的文化,这个文化确实需要挖掘和积淀的。这个要时间。第三个,特别重要,在现阶段,国家给什么样的环境,是政策环境、法律环境、技术创新的环境,因为品牌具有带动作用,这个带动作用不是说我们简单说技术带动,创新带动,品牌本身有带动。我也看到前一阵央视节目,一些风险资本开始关注中国品牌,有些品牌完全成为世界品牌。有一个国外人说中国一定会出现大品牌,不是举了若干知名品牌,而是某一个品牌,它一定藏在哪些地方,我接触企业家,确实有雄心勃勃,信心百倍,不是颠覆国美,不是颠覆苏宁,是颠覆沃尔玛,这种梦想有,核心有信心,还有企业的品质创新,还有国家的政策。
顾环宇:必须补充一句,虽然说都不容易,但是用杨老师的话说,必须做到这步。当时鸿基买了西门子手机,最后亏了90多个亿,退出了,他依然说一句话,做品牌必须有宗教一般的信仰。这个事是必须要做的。拿今天讲了这么久,原来我们有那么多的家电连锁的企业,包括小的像大中、永乐,价格都差不多,售后服务可能都差不多,为什么最后赢的是苏宁和国美,就是因为他们有点信心,他们走了一条不同的路,现在再往前能走到哪说,说多苦,多不容易,但是那些有宗教信仰的人,今天的可口可乐,就是今天的苹果,就是今天的星巴克,就是耐克。如果说中国过20年、30年,再出不了这样的,现在我们还不觉得惨,那个时候我们真觉得挺惨的。
杨曦沦:大危机造就大品牌,大品牌有大故事,我希望国美这可能是大危机,因为你要看星巴克,星巴克当时遇到的危险,在董事局差点没出局,很多人有这种大危机,还是要出点阿甘式的人。
主持人乔旎:一定要有宗教式的信仰在里面。
顾环宇:说起这个,突然想起来。我们说黄光裕同志是从朱市口一家小电器商店起来的,我8月份休假,去了第一家星巴克店,那个店比黄光裕同学那个小店还小,就一个小门,两个人没法并排过去。那个店墙上的牌子,这是我们第一家店,后来第五十家店在哪里,第一百家店在哪儿,第二百家店在哪儿,做了多长的历史。这些东西一定是我们得坚持的,我们得有;我们没有,将来我们只能活在别人的品牌文化当中。
主持人乔旎:顾老师提出一个关键词叫品牌文化,杨老师也谈到了究竟是选择做五百强的企业,还是做五百年的企业,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希望将来有更多的企业家有宗教式的信仰,能够去做出中国的品牌文化。
刚才我们给大家介绍了《cocacola的翻译“可多可拉”和“可口可乐”》的资讯,下来给大家讲2个笑话放松一下:
笑话1 宋国阳里地方有个叫华子的人,中年得了健忘病,家属向史官求卜,史官不给占卦;向巫人祈祷,巫人不给希望;向医生求治,医生不给治疗。鲁国有位儒生说:“这个病本来不是占卦所能去掉,祈祷所能消除,药物所能痊愈的。我试着变化他的思想,这样或许能痊愈吧。”于是,让华子睡在露天,病人就索要衣服;让华子挨饿,病人就索要饭菜;让华子住进幽暗的室内,病人就索要阳光。儒生高兴地对华子的儿子说:“你父亲的病可以治了。但是我的处方是秘密的,不能告诉别人。请让我单独与病人住七天。”儿子同意了。结果华子多年的健忘病一下子治好了。可是,华子成了明白人后,竟大为愤怒,说:“以前我得健忘病,空荡荡不知道天下事的有无。现在突然记得以往的事,数十年来的存亡、得失、哀乐、好坏,搅得我的心里好不烦躁。我担心将来的存亡、得失、哀乐、好坏还要扰乱我的心灵,那可贵的健忘病,哪怕只有很短的时间的健忘病,还能够再得到它吗?”
笑话2
一个边远省份的读者给法国哲学家、作家伏尔泰写了一封洋洋洒洒的长信,表示仰慕之情。伏尔泰回了信,感谢他的深情厚意。从那以后,每隔10来天,此人就给伏尔泰写封信。伏尔泰回信越来越短,终于有一天,这位哲学家再也忍耐不住,回了一封仅一行字的信:“读者阁下,我已经死了。”不料几天后,回信又到,信封上写着:“谨呈在九泉之下的、伟大的伏尔泰先生。”伏尔泰赶忙回信:“望眼欲穿,请您快来。”
翻译版税制的流行 (2010-9-28 17:30:7)
手机即时翻译德语菜单 (2010-9-28 17:28:28)
陈连鼎老人苦学德语做翻译 (2010-9-28 17:11:55)
谁将裴多菲名作从德语翻译成中文? (2010-9-28 17:5:31)
海南旅游需要人才,有时缺乏德语翻译 (2010-9-28 16:57:6)
从德国来的大明宫德语翻译 (2010-9-28 16:46:42)
做兼职的德语翻译 (2010-9-28 16:44:9)
资深德语翻译讲述的德国人饮茶讲究 (2010-9-28 16:42:57)
女孩高烧之后不说母语,说流利德语 (2010-9-28 16:36:51)
季羡林的德语翻译历史 (2010-9-28 16:25:46)
德国的马克思故居情况 (2010-9-28 16:11:52)
语言翻译志愿者帮助场馆工作人员的沟通 (2010-9-28 15:58:11)
德国队驻地的德语翻译和保安 (2010-9-28 15:58:11)
翻译的兼职挣钱 (2010-9-28 15:54:50)
世合赛翻译志愿者提升外语能力 (2010-9-28 15:4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