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德国马克思故居
在您浏览《来到德国马克思故居》资讯前,为了让您的阅读体验更快乐,先给您讲个幽默的段子““你的朋友好像也不少吗?” “这要看什么时候。”
“怎么?” “看是他们需要我的时候,还是我需要他们的时候。” ”
我们参加了德国友城奥亨巴郝市四门节后,又来到特里尔城,拜访马克思故居。特里尔城,位于法国西部边境摩泽尔河畔。这个小城举世闻名,因为它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它曾是西罗马帝国的首都,又是西方世界的四大古都之一,也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
当年的特里尔面积比现在还大,罗马人为了使这座城市永恒,建筑了无数的巨石建筑和雕塑,历经2000多年风霜岁月,至今仍保留着当年罗马征服者特有的宏大气势和风格,吸引了无数的考古者、旅游者……而更有意义的是这座古城诞生了一位伟人:卡尔 马克思。
我们沿着摩泽尔河旁一条僻静的街道走去,就可以看到青铜雕塑的马克思侧面头像,他伫立在远离尘嚣的一角,似乎在默默沉思。马克思故居是一幢典型的18世纪德国巴洛克式民居:橘红色的三层建筑,朴实得就像一户普通人家。1818年4月卡尔 马克思之父,一位犹太籍律师租下了这所住宅。1个月后,卡尔 马克思在这里诞生。马克思在这幢橘红色的楼房里度过愉快的童年,直到1835年高中毕业。马克思与少年女友燕妮在此留下了“青梅竹马”的佳话,后来成为相濡以沫的终生伴侣。
17岁的少年马克思离开故乡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与欧洲其他的名人纪念馆一样:马克思故居现在已被作为马克思纪念馆。马克思故居共三层小楼,约300平米,小楼的外形以石头作外墙,落地大窗配刻花玻璃,宽厚的木地板,我们踩上去虽年代久远但纹丝不动。纪念馆收拾得光洁明亮,一尘不染。在这里展出的许多物品,图文并茂地介绍了马克思的一生以及他同时代的历史和人物。第一层收藏了马克思著作的初版本、亲笔手稿、书信。第二层摆放着外国政府赠送的艺术品。第三层详细地介绍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伟大的友谊及同时代杰出的历史人物。纪念馆中的展品并非原物,大多是从特里尔市民中收购来的。
特别令我感到意外的是:在这里我看到了1975年华国锋访问德国时,赠送的绘有马克思彩色头像的瓷盘,和中国画家绘制的大幅马克思油画像。纪念馆女馆员在为我们讲解时,特别提到中文版的纪念馆简介销量竟是第一!果然在留言簿上有许许多多的中国方块字,我也应女管理员之邀,在留言簿上写下了:“马克思,扬州人拥抱您!”随行翻译用德语翻译,女管理员听后,从身后的文件柜里,拿出了一张黄色的硬纸片送给我,并语速很快地说了一段话,翻译告诉我,这是马克思的出生文件的复制品,给你东方尊贵的客人作纪念!好珍贵的礼品哦!我激动地以西方最高礼节与女管理员热烈拥抱。
刚才我们给大家介绍了《来到德国马克思故居》的资讯,下来给大家讲2个笑话放松一下:
笑话1 公元前480年,斯巴达国王莱奥尼达斯(死于公元前480年)率领斯
巴达300名勇士在色摩比利山与波斯的军队进行最后的决战。波斯派了
一位使者来到斯巴达,想劝莱奥尼达斯放弃抵抗。“我们的士兵是那么的
多,我们的箭飞起来能遮蔽太阳。”使者夸口说。
“越多越好!”斯巴达国王答道:“到那时我们可以在荫凉处作战了。”
笑话2
罗马皇帝奥古斯特(公元前63一公元14年)下令把他的一个性情恶劣的年轻侍从赶出宫廷。年轻人苦苦哀求皇帝宽恕,并发誓悔过自新。可奥古斯特主意已定,仍劝他回家。
“我怎么回家去呢?我怎么向我父亲交待呢?”年轻人说。 跟你父亲说,你不喜欢我就得了。”皇帝给他出主意说。
参加上海写作计划的外国作家 (2010-9-29 13:50:17)
李大钊帮助德语翻译专业学生 (2010-9-29 13:27:35)
厄齐尔被批评,德语带有严重的土耳其口音 (2010-9-29 13:22:41)
cocacola的翻译“可多可拉”和“可口可乐” (2010-9-29 13:0:15)
翻译版税制的流行 (2010-9-28 17:30:7)
手机即时翻译德语菜单 (2010-9-28 17:28:28)
陈连鼎老人苦学德语做翻译 (2010-9-28 17:11:55)
谁将裴多菲名作从德语翻译成中文? (2010-9-28 17:5:31)
海南旅游需要人才,有时缺乏德语翻译 (2010-9-28 16:57:6)
从德国来的大明宫德语翻译 (2010-9-28 16:46:42)
做兼职的德语翻译 (2010-9-28 16:44:9)
资深德语翻译讲述的德国人饮茶讲究 (2010-9-28 16:42:57)
女孩高烧之后不说母语,说流利德语 (2010-9-28 16:36:51)
季羡林的德语翻译历史 (2010-9-28 16:25:46)
德国的马克思故居情况 (2010-9-28 16: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