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专业求职,德语翻译改行做金融

[ 2010年9月29日 ]
Tags:  德语翻译  翻译  

    在您浏览《跨专业求职,德语翻译改行做金融》资讯前,为了让您的阅读体验更快乐,先给您讲个幽默的段子“  某学校的自然教师在课堂上厉声问学生:“你们说,是谁创造了世间万物?” 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屏住呼吸,不敢出大气。 教师许久听不到回答,更加火冒三丈的说:“我非要你们说不可!谁?” 说着,灯泡似的眼睛盯着一位学生。那位学生斗瑟瑟的站起来,说:“老师,不是我!” ”


  作为德语专业学生,我是跨专业求职成功的幸运儿。金融风暴使银行业竞争更为激烈,但我凭着对这个行当的浓厚兴趣,毫不迟疑网申应聘中国银行。

  网上递交简历后,我顺利进入书面测试环节。然而,好事难成双———测试时间正好与我德语翻译资格考试冲突了。我不想放弃中行的测试机会,但由于德语考试时间全市统一,我只能写了一封详细的说明邮件给中行人事部门,恳请他们给我一次补测机会。

  感谢中行人事部门比较人性化的机制,我如愿补测。但测试题让我有种受挫的感觉,差点“放弃抵抗”。

  首轮笔试中,有几套题是考察你的性格和情商,没有所谓对错;还有几套是很长的逻辑题和心算题,致使我呆呆看着试卷,心里直嘀咕:“看来平时惯用计算器是不对的,碰到这种算术题就会给颜色看。”为了不打无准备之仗,我在第二轮笔试前努力“补课”,不仅从网上搜到了往年试题,买了些涉及金融、管理和法律的书籍翻翻看看,还比平日里更加关注金融界新闻。题目果然很“魔鬼”,时间紧、范围广、内容细、类型新。幸亏我有备而来,坚持做完了每一道题,交卷时教室里只剩下了没几个人。

  收到面试邮件时,我高兴极了,暗暗称赞自己在前后两次关键时刻都没有放弃,交上了一张合格试卷。但更难的一关还在后面。

  不管如何进行心理准备和模拟面试,真的面试中还是被搞得猝不及防。面试官问“你知道‘草莓族’吗?”我顿时傻了眼,怔怔地望着他。还好他解释说,那是一种外表极好,但是骨子里很容易变质的人。“那么,你是不是这样的人呢?”

  也许是直觉,也许是冲动,不知怎的一句话脱口而出:“不是,我不是草莓族,我是月光族!”此时,面试官表情骤然变得复杂。我灵机一动笑着说,“因为我认为,一个有远见的年轻人应该学会理财和投资,把钱和资源用在刀口上,而不是一味地储蓄!”回答符合银行的特点,现场传来会心而善意的笑声。

  一波三折终又平,经过网申、笔试、面试,我终于得到了自己心仪的中行录用函。

  回过头看,精心制作一份简历进行网申,悉心准备并完成笔试、面试,大方表现职场礼仪,以及最后“休息”充分接受“体检”,都是求职经历中的必备环节。在此期间,每一次慌张都使我认识到自身不足,每一次弥补又都加固了我的职场基础。

 

 


刚才我们给大家介绍了《跨专业求职,德语翻译改行做金融》的资讯,下来给大家讲2个笑话放松一下:


笑话1   父亲:“老师在家长会上跟我说,你上课总爱讲话,以后要改正。” 儿子:“为什么要改正?在课堂上老师讲的话比我要多好几倍呢!” 父亲:“那是老师在讲课,不说话怎么讲?” 儿子:“您不是经常讲‘凡事要从小时候做起’吗?我长大也要当老师,现在不练怎么行?”

笑话2
某大学,一位建筑系的学生将自己的一厚打毕业设计图呈现在教授面前,教授看着双眉紧皱,直摇头。 学生看到,忙说:“老师,你看,这线条多么的流畅,字迹非常清晰,虽然不够成熟,但是很有新意啊!” 教授推了一下眼镜,说道:“我教学生至今从没有看过设计质量这么差的图纸,哎,也许这是完美中的缺陷啊,以前我教的学生都太好了的缘故。请你帮我一件事好么?” 学生赶忙套近乎:“什么事?只要老师一句话,我保证赴汤蹈火再所不辞!” “你将来出去后,”教授附在学生的耳畔小声说,“千万不要说是我教出来的学生!” “那老师你看我的分数,80分如何?”教授摇头。 “70分呢?”教授继续摇头。 “六十分呢?”学生紧追不舍的问,教授还是摇头。 “老师,不看功劳看苦劳啊,我也在不断地追求着完美,你看这张图的纸质,在看我用的画笔的档次,还有……” “本来我准备给你零分的,既然这些图纸如此的好,我决定,称一下重量,按斤给分!”
 

相关文章:
发布:xiuzhu1023 | 分类:翻译行业新闻 | 评论:0 | 引用:0 | 浏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