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莱的美好情形
斯里巴加湾市是文莱的首都。在婆罗州北部,文莱湾西南角滨海平原,文莱河畔。人口约6万,主要是马来人和华人。文莱是一个富有的小国家,石油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首都斯里巴加湾不但成为全国的文化教育中心,更处处呈现出一个现代化城市的繁荣和美丽。斯里巴加湾除了有“和平之乡”的美称外,还有“东方威尼斯”一说。 斯里巴加湾是驴友小胖和和新婚妻子蜜月之行的最后一站。“最湛蓝的天空,最清澈的海水,最婆娑的椰林,最热情的阳光,最朴实的民风。”小胖称此行堪称完美,甚至有些意犹未尽。 斯里巴加湾的“水村”是小胖两口子最感兴趣的。
文莱河在斯里巴加湾市市区旁边流过时,形成一个水面宽阔的河湾,在这片宽阔的水面上,有一个面积达2.6平方公里的水上村寨,经历了600多年的风雨依然留存着昔日
的风貌。住在这儿的居民有3万多人,房屋多沿河而建,用木桩支撑于河床浅滩上,以板桥与河岸相连,至今这里仍是世界上最大的传统水上村落。斯里巴加湾市“东方威尼斯”的
美名就是这样得来的。水村的居民大多为中低收入的居民,绝大多数是马来族人。村中除了住家,还有学校、清真寺、邮局、消防队、诊所、村委会等公共机构,形成一个相当独
特的水上社区。
小胖两口子乘木制快艇在水村的水道中穿梭,近距离感受水上风情。小胖说,水村的许多住房刷上了颜色鲜艳的油漆。家家屋外都装点着绿色植物和色彩鲜艳的花卉。一
些村妇依窗临水而坐,边聊天,边做着手工活,一派恬静悠然,别有风味.
船夫告诉小胖他的家也在这里。水上村落的许多人在对岸的政府上班,水村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一种5米见长、1米多宽的木制快艇。每天村民就乘坐这种水上“巴士”到对
岸,再开汽车去上班。这儿的水上人家,家家有船有车。车都停放在对岸的路边。船夫说文莱买车很便宜,国家有补贴。
文莱,这个靠丰富石油而迅速致富的小国,人口又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上万美元。在高额GDP的支持下,文莱全民免税,国内教育和医疗服务全部。此外,政府对
个人建房也是十分优待,据说,只要向政府交1文元的地皮费就可建房了。由于文莱的高福利,所以可能文莱是世界上最难移民的国家了。
小胖说,在文莱期间帮他们马来语翻译MM,是在文莱出生的华裔后代,父母辈在文莱已经几十年了还没取得文莱国籍。而翻译的MM刚刚大学毕业,是通过考试才取得合法的文莱
身份。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的水村呢?翻译MM告诉小胖,原来,一千多年前,文莱到处是原始森林,野兽和虫蛇很多,为了安全起见,文莱人想出在水上建造房屋的
主意。最初的几位文莱国王就在这里度过了一生,死后才葬到陆地上,因此水村被文莱人看作是王国的发源地。现在,为了保留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王室出钱维修了现有的水村房
屋、改善卫生条件,还出资修建新村落。
在这里,百姓家家有汽车,所以市内没什么公共交通,都是私家车,出租也很少,马路上几乎看不到行人。这里的人们大多恪守着伊斯兰的清规戒律,没有娱乐圈,没有
酒吧夜店却有低的令全世界惊叹的犯罪率。无论男女还是老少,服装得体,教养素质较高。苏丹在百姓中的拥戴度很高。
迷你、干净、富有却不张扬,这就是斯里巴加湾。
国土面积5765平方公里。文莱达鲁萨兰国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北濒南中国海,东南西三面与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接壤,并被沙捞越州的林梦分隔为不相连的东西两部分。海
岸线长约161公里,沿海为平原,内地多山地,有33个岛屿。东部地势较高,西部多沼泽地。属热带雨林气候,炎热多雨。年均气温28℃ 。 感受“袖珍之国”文莱
文莱古称渤泥。自古为酋长统治。15世纪伊斯兰教传入,建立苏丹国。16世纪中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相继入侵这个国家。1888年,文莱沦为英国的保护国
。1941年,文莱被日本占领,1946年英国恢复对文莱的控制。1959年,文莱与英国签订协定,规定国防、治安和外交事务由英国管理,其他事务由文莱苏丹政府管理
。1971年,文莱与英国重新签约,规定除外交事务和部分国防事务外,文莱恢复行使其他所有内部自治权。1978年,文莱苏丹赴伦敦就主权独立问题同英国政府谈判,并
缔结了友好合作条约。根据条约,英国于1984年1月1日放弃了其掌握的文莱外交和国防权力,文莱宣布完全独立。独立以后,苏丹政府大力推行“马来化、伊斯兰化和君主
制”政策,巩固王室统治,重点扶持马来族等土著人的经济,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严格维护伊斯兰教义。文莱是东南亚第三大产油国和世界第四大液化天然气生产国。石油和
天然气的生产和出口是文莱的经济支柱,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6%和出口总收入的95%。石油储量和产量仅次于印度尼西亚,居东南亚第二,液化天然气的出口居世界第二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万美元,是世界最富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文莱政府大力推行经济多元化和私营化政策,力图改变过分依赖石油和天然气的单一经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