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后代讲述梁门家风
粱启超有9个子女,人人成才,各有所长: 大姨思顺(令娴)(1893-1966),是梁启超的长女,生于广东新会,她自幼爱好诗词和音乐,从小梁启超就在家中教她读书,曾编有《艺蘅馆词选》。此书1908年初版,后多次再版,是研究梁启超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 二舅思成(1901-1972)著名建筑学家,梁启超的长子,生于日本。1913年随父母回国,早年入清华学堂学习,1924年赴美国留学,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回国后他选择了当时比较艰苦的东北大学去创办了我国北方的第一个建筑系。“九·一八” 事变前夕,他离开东北大学回到北平加入了中国营造学社,从事中国古建筑的研究。 翻看梁启超的家庭照片,你会发现梁家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嘴型很像,都微微上翘。“我外祖父梁启超、妈妈梁思庄、小舅舅梁思礼都是这样的嘴型,我也是。”吴荔明笑着说,75岁的她很和气,甚至如孩子般可爱。 吴荔明指着照片上的舅舅和姨姨逐一向《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介绍,语气中充满了自豪:“大舅梁思成,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第一届中国院士,创办了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建筑系,是我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也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二舅梁思永,第一届中国院士,是中国近代考古学和近代考古教育的开拓者之一;小舅梁思礼,是中国第一代航天人,也是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的带头人,我国著名的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除了这“一门三院士”,梁启超的其他子女也非常优秀。长女梁思顺,编有《艺蘅馆词选》,精通日语,在梁启超流亡日本时,是父亲的助手、秘书兼日语翻译。吴荔明的母亲梁思庄,是著名图书馆学家,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先行者,曾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院,获图书馆学士学位。1952年后,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她精通英、法、德、俄等语言,是我国图书馆西文编目方面的专家,奠定了燕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西文图书编目的基础,在目录学领域有独创成就。 吴荔明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我们家有个传统,谁辈分大、年纪大就是族长。我舅舅那一代就只剩下八舅梁思礼了,所以梁家聚会都去他家,每次能聚30多人。”吴荔明说,虽然梁家已经到了第五代,但这个家庭的凝聚力很强,“各家的孩子都和亲姐妹一样”。
日本文学如何走出去? (2010-10-12 16:30:36)
文化部长兼翻译 (2010-10-12 16:6:53)
普通语言志愿者 (2010-10-12 11:54:3)
回看伪满洲国之建立一二事。 (2010-10-12 11:54:3)
李白来沪设立的中共秘密电台 (2010-10-12 11:39:19)
中德关系 (2010-10-12 11:36:56)
《我的日语人生》之一二。 (2010-10-12 10:32:35)
李四平人生大转变。 (2010-10-12 10:7:14)
最本角色---蒋雯 (2010-10-12 9:42:35)
《大劫难》之说 (2010-10-11 21:22:10)
名作郁达夫 (2010-10-11 20:54:18)
钓鱼岛的事实 (2010-10-11 17:25:19)
单身翻译的生活 (2010-10-11 16:58:0)
硬玉,软语为日语命名。 (2010-10-11 15:57:38)
日语翻译导游的职业人生! (2010-10-11 15: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