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交会翻译到阿鲁族

[ 2010年10月18日 ]
Tags:  翻译  广交会翻译  


  芸莉的大学是在广州念的,毕业前听广东本地的同学说深圳的工资高、福利好之类的,头一热也跟着同学去深圳发展。凭着外语系毕业的背景和大学时在广交会做翻译的经历,芸莉很快就在福华东路某外贸公司找了份工作,正式成为小白领。初时工资虽然不多,但比起同在家乡工作的同学,还是高出不少。除去房租消费什么的,每个月也能省出一笔钱。为此她在给老家父母打电话时,觉得前景一片光明。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已全然融入快节奏生活的芸莉渐渐从一个月光族转变成卡奴。每个月别说存钱了,勉强持平都成了问题。芸莉的生活一度陷入困境。

  某天一个关系不错的客户老外在MSN请芸莉帮他找一个能教小侄女中文的人,一个星期三个晚上,每晚两个小时。芸莉灵机一动——何不自己来教呢?反正自己晚上回去也没事干,不如做做兼职赚赚外快——老外的外快呀。每周牺牲6小时,就能赚500大元!多划算的事呀!于是她二话不说毛遂自荐。

  有了这样一笔外快,芸莉顿时觉得生活轻松了不少。月底除了还清卡数外,还有些许盈余。芸莉一下看到了人生希望。她这才发现,身边有不少像她一样在正职外还做着兼职的人,有的甚至还身兼数职。

  于是,除了家教外,她开始留意一些兼职信息。她做过家教,做过文字翻译,还曾在休息时间到广交会做一天的翻译员。为此,芸莉开始淡出社交圈,拒绝一切应酬,即使不得已参加,露一下脸就走。朋友们都说芸莉已经成了彻头彻尾的“干物女”,可只有芸莉知道自己其实不是干物,而是深圳无处不在的“阿鲁族”一员。

  如今芸莉的主要兼职是组织团购。从前参加过团购的芸莉就曾听说,组织团购的人或多或少都会自己赚一点。那时她没怎么在意,只是觉得团长来回折腾,赚点是无可厚非的。后来芸莉到宝安的某工厂验货,看见堆积在仓库的外贸尾单突然想:为什么自己不弄个团购呢?团购不用像淘宝网的店铺那样需要时刻盯着,只要在团购论坛发布团购消息,核对好团购人数、品种和数量,再跟厂家联系发货事宜,完全可以在工作之余安排。这样想着,芸莉开始了她的团购生涯。因为芸莉是把团购当工作来看待,尽力做到最好,渐渐的芸莉在论坛上小有名气,每一次组织团购都能很快通过审批。“做团长真的很累,不仅得跟厂家那边协商,管好质量,还得跟每个团员联系,处理快递投诉什么的,每一单都很累,但看到从中赚到的利润,还是开心的。”赚百分之多少芸莉没具体透露,只说了一个例子:她曾经组织团购过某名牌鞋子,一双鞋子赚50~100元不等。一单下来少说上千元。  “谁想牺牲自由和时间做兼职呀?平时上班累都累死了,尤其是做我们外贸这一行的。有时我真想睡到自然醒。可是不行,我的团购还在路上,我得盯紧,要不我前期就白辛苦了。我知道有人会觉得我们不道德,背着公司做兼职,其实,赚外快也是一种谋生手段和技巧,我又没犯法,也没违反劳动合同,我只是在牺牲休息时间赚取微薄的幸福。” 芸莉在微博这么写道:我不在去上班的路上,就是去兼职的路上,如果这两条路都找不到我,那我必定是在家,可我不是在休息,而是在进行另一份兼职。别怀疑,这就是“阿鲁族”芸莉的一天的生活。


 阿鲁,粤语中的称呼叫“秘捞”,早在上世纪就已存在,一般人会认为这都是生活所逼,“有头发谁想做癞痢”。但时下的阿鲁族却是从大部分人朝思暮想的“白领”转化而来的新族群。不知不觉间,身边有六七个朋友已悄然加入阿鲁族行列,让人觉得有些疑惑:阿鲁族是否有违职业道德?“阿鲁”了,就能换取幸福吗?

  “月光族”咬牙加入阿鲁族

  80后的小刘在佛山一家广告公司上班,工资每月有4500元。工资不算低,但小刘的日子过得并不舒坦。他跟记者算了一笔账:供楼和家用大概要花2000元,自己至少花1000元,广告公关费用每月至少花500元,女朋友那边还要花钱,自己还要存钱……一个月下来,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月光族”。最令小刘受伤的是,身边同学有的在淘宝开店月入过万了,“看在眼里,心里落差真的很大”。

  无奈之下,小刘咬咬牙,加入了阿鲁族。做广告平时毕竟也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关系,所以他决定来个“大鱼撒网”———帮其他媒体拉广告、建立自己的广告公司、做红酒生意、尝试代理其他媒体广告。现在,小刘又改为推销饮水机。他直言:“反正有机会就会全面利用。现在我们公司大部分同事都是阿鲁族,大多是80后。尽管对自己的本职有影响,但大家认为,目前赚钱养家是第一要务。”

  做“阿鲁”只为有更好前程

  并不是每一位阿鲁族都“视财如命”,一部分阿鲁族认为:我“阿鲁”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前程。

  网友“F.C东京”便是其中之一。他在佛山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工作,收入稳定。同时他还做着与电子商务有关的生意。与许多阿鲁族不同,生活的压力并不是促使他踏入阿鲁族行列的主要因素,之所以要做这份兼职完全是因为“看中电子商务将来20年将统治零售市场”。只要看中就会出击是“F.C东京”的性格。凭借这份热情,他热火朝天地“阿鲁”起来。但几个月后,他发现两者不可兼得。最后他毅然放弃了国企工作,专心打理自己的电子商务生意。除了利润更大以外,自身综合管理素质的提高是促使他继续走下去的原因。“打工只要做好自己负责的部分工作就OK了。但做生意要学会管理、公关、人力、售后、物流,若处理不好就无法与人竞争。”

  当被问到若失败后怎么办时,“F.C东京”显得非常淡然:“失败可以再来,况且失败能更让人看清楚自己的弱点,所以我宁愿充满挫折,也不想一帆风顺。”

 

相关文章:

手语翻译助力聋哑被告判决  (2010-10-18 15:3:16)

纳米比亚的情况  (2010-10-16 15:30:43)

个体经营者的故事  (2010-10-16 14:10:37)

朝鲜义无反顾的认同  (2010-10-16 14:8:55)

不同年代的俄语翻译的故事  (2010-10-16 10:56:34)

张艺谋携主演周冬雨和窦骁巧遇魏敏芝  (2010-10-16 10:54:7)

从外语翻译到万国证劵的创始人  (2010-10-14 16:29:26)

马云的四次创业  (2010-10-14 16:4:53)

从明朝开始的中孟友谊  (2010-10-14 15:59:17)

朝鲜足球队的韩语翻译也保密  (2010-10-14 15:25:25)

义乌模式中的阿拉伯商业模式  (2010-10-14 14:54:17)

李开复创业节俭,亲自翻译  (2010-10-14 14:51:34)

巴菲特的能力-会与人相处-尊重翻译  (2010-10-14 14:27:46)

德语翻译笔下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作品  (2010-10-13 17:29:29)

姚明的翻译,姚明的生活  (2010-10-13 13:12:21)

发布:xiuzhu1023 | 分类:翻译行业新闻 | 评论:0 | 引用:0 | 浏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