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

[ 2010年10月29日 ]
Tags:  日语翻译  

作为一位生在东方,长在西方,拥有中国人面孔,却有着欧洲人思维的导演,Yan Ting Yuen坦言,在日本拍摄时曾由于文化差异遇到过一些困难。“我们的日语翻译算是半个欧洲人,丈夫是荷兰人,她其实比较了解欧洲人的思维,她每次只把选项列出来,不会说明应该怎样去选。由于在日本只有14天的拍摄时间,需要雇一位司机带我们从东京到神户再到北海道等地。翻译给我列出两个选项,有一位A司机收费比较贵,他可以把你从A带到Z再带到B,随便去哪里都可以,另外一位B司机收费低很多,但他只会把你从A带到B再带到C这样顺次下去。因为我是独立制作人,没有很多钱,所以我选择便宜的B司机。当我们拍完了A点和B点后,想直接去Z点,而司机却说,他收的费用只能把我们从A带到B再带到C,不能直接带到Z。当时我不能理解他的回答,认为直接去Z反而可以节省他很多时间和精力。由于跟司机完全无法沟通,最后我们的工作人员只好自己做地铁去了Z,这也许是由于日本人与欧洲人不同的思维习惯和文化差异而造成的吧。” 最后,当问到最喜欢村上春树哪部作品,以及如果有机会拍摄以村上春树小说为题材的电影,会选择哪一部时,Yan Ting Yuen说:“如果两个人同时喜欢村上春树的作品,可能喜欢的地方各有不同。我最喜欢村上春树的《奇鸟行状录》,更多是从情感层面进行描述,而不是理性层面,吸引我的是一种个人感觉。说到拍摄以村上春树小说为题材的电影,我可能会改编一部短篇小说,比如《东京奇谈集》。因为他的长篇小说通常要500多页,可能拍10个小时也拍不完。” 相关资料: 村上春树简介 1949年1月出生,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日本小说家、美国文学翻译家。1979年以处女作《且听风吟》获群像新人文学奖,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畅销400万册,广泛引起“村上现象”。村上春树的写作风格深受欧美作家影响,基调轻盈,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故被称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同时也被誉为“日本1980年代的文学旗手”。代表作品有《挪威的森林》、《 海边的卡夫卡 》、《奇鸟行状录》、《寻羊冒险记》、《斯普特尼克恋人》、《且听风吟》等。 Yan Ting Yuen简介 出生于中国香港的Yan Ting Yuen,5岁随父母移居欧洲,并在那里成长、接受教育。毕业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获传播学硕士学位。曾作为助手参与制作过多部电影、电视作品。纪录片《样板戏——八个典型作品》,获2005年圣丹斯电影节大陪审团奖提名,并获得2007年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本奖。除纪录片外,Yuen还导演过短篇电影及多媒体作品。其作品游走于故事片与纪录片的边缘,这反映出导演本人偏爱以略微扭曲的方式叙述现实的艺术表现手法。

相关文章:

名作郁达夫  (2010-10-29 16:15:44)

老师语青少年的来信  (2010-10-29 16:13:4)

交响乐如何草根化?  (2010-10-29 16:9:20)

新婚夫妇元宵节钱触电身亡。  (2010-10-29 16:2:44)

农民工应该老有所养  (2010-10-29 15:55:57)

日语翻译的注意事项。  (2010-10-27 15:53:4)

请问你们要吃饭嘛?  (2010-10-27 15:37:56)

自学成才的日语翻译  (2010-10-27 15:27:16)

兼职老板  (2010-10-18 10:50:31)

魔术师和明星的完美合作制作快乐元宵  (2010-10-17 20:44:22)

企业主管的成长历程。  (2010-10-17 20:3:46)

九旬老人为世博发光发热。  (2010-10-17 19:53:18)

美女翻译的无意之作。  (2010-10-17 19:28:59)

影界之一二  (2010-10-17 15:49:47)

成功需要耐心  (2010-10-17 15:43:47)

发布:wuwenying2010 | 分类:翻译行业新闻 | 评论:0 | 引用:0 | 浏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