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期--日语翻译

[ 2010年10月31日 ]
Tags:  日语翻译  

那一年复旦附中“毕业”的,都被分配到了复旦大学当校工。我们的任务是毁了生物系的珍稀植物“小花园”,建一个石油厂来炼大庆油。而我感兴趣的却是广播电台开播的《广播日语》和自学文言文。我知道自学不容易,听人说有这么几句话:“有物于人之心间,视之无形,听之无声,金城汤池无其固也,十万甲兵莫之敌也,斯为何物?其惟意志乎!”于是它就成了我的座右铭。   

        很庆幸当了电工,虽然师傅教的电工原理我一窍不通,但电工比较自由,让我有机会混到了“工农兵学员”教室里去听课。那时大家戏称工农兵学员为“工兵”,所以我师傅知道我去偷听后对我说:“你这颗‘地雷’总有一天会被‘工兵’挖出来的,那时准没有好果子吃!”但一直到恢复高考,我也侥幸没被“挖出来”。我经常选修的有中文系著名学者严北溟的课,我喜欢他的理由除了他的渊博以外,还因为他曾经有过和郭沫若叫板的经历;然后是校长苏步青之子苏德昌教授的日语课。在这期间,我还参加了复旦大学办的最后一期半年的“工人大学”。   

       师傅还推荐我参加了厂里组建的“工人理论队伍”,这在当时可不是谁都能参加的。师傅推荐的理由是:不是要“批林批孔”吗?那么工人中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能够读通一点《论语》的人了。而我看中的却是,“工人理论队伍”有一张“文科阅览证”,凭着它可以进入只有少数人才能进入的“文科阅览室”读书,让我也体会了一次“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的好处。那里不仅有《百子全书》、《四书五经》,还有《基督山伯爵》等等当时社会上早已禁绝的书!这对我来说,无疑是具有极大神秘感和吸引力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这种资格会被取消,所以几乎每晚都一直在那里泡到闭馆才离开。   当时的好高骛远,为以后比较顺利地获得自学考试中文学士学位,和现在从事的日语翻译工作打下了基础。我不知道如果不是很偶然地当了校工,自己现在会怎么样?但令我欣慰的是:在那个畸形的年代里,自己居然还觉得拥有得很丰富:年轻、无知、脸红、心跳、艰难、困苦、不平、愤懑、自强的信念、自傲与偏见……而不仅仅只有随波逐流的懒惰。

相关文章:

我的故事  (2010-10-29 16:41:14)

村上春树  (2010-10-29 16:21:32)

名作郁达夫  (2010-10-29 16:15:44)

老师语青少年的来信  (2010-10-29 16:13:4)

交响乐如何草根化?  (2010-10-29 16:9:20)

新婚夫妇元宵节钱触电身亡。  (2010-10-29 16:2:44)

农民工应该老有所养  (2010-10-29 15:55:57)

日语翻译的注意事项。  (2010-10-27 15:53:4)

请问你们要吃饭嘛?  (2010-10-27 15:37:56)

自学成才的日语翻译  (2010-10-27 15:27:16)

兼职老板  (2010-10-18 10:50:31)

魔术师和明星的完美合作制作快乐元宵  (2010-10-17 20:44:22)

企业主管的成长历程。  (2010-10-17 20:3:46)

九旬老人为世博发光发热。  (2010-10-17 19:53:18)

美女翻译的无意之作。  (2010-10-17 19:28:59)

发布:wuwenying2010 | 分类:翻译行业新闻 | 评论:0 | 引用:0 | 浏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