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日语翻译家-刘德有
刘德有,翻译家。辽宁大连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人民中国杂志社日语翻译,光明日报社驻日本记者,新华通讯社东京分社记者,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文化部部长助理、副部长,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中文委员,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副会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北京大学兼职教授。是中共十二大代表。长期从事翻译工作和日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语文方面的研究。译有《残像》,著有《在日本十五年》等。
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就听同事们讲了不少刘德有先生的故事:说他有真才实学,堪胜重任,多次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毅、彭德怀、王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当翻译;说郭沫若博古通今,才华横溢,诗词歌赋,出口成章,而且前后在日本生活了近20年,精通日语,对翻译要求很严格,认为译得不准确时,当场就纠正,为郭老当翻译,就像学生进考场,人人怯场打怵,但郭老却非常欣赏德有,在国内接见日本客人或去日本访问,总是点名叫他当翻译;说他翻译时语言流畅、准确、声音洪亮;说他刻苦勤奋,谦逊谨慎…… 当时在日语翻译界,刘德有先生的名字,如雷贯耳,无人不晓。人们都以为他是海外归来的洋博士,或国内著名学府毕业的高才生,但后来知道,他连初中都没毕业。1931年,他生于日本统治下的大连,小学毕业后上了初中,但只上了一年零四个月就辍学了。旅大地区解放得早,日本投降不久就成立了人民政府。1949年3月,他投考小学教员被录取,教了两年书后,被调到日侨学校任教。1952年,调到北京日文版《人民中国》杂志社当翻译。后来任《光明日报》驻日记者、新华社驻东京分社首席记者,回国后历任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文化部部长助理、副部长。现为中华日本学会名誉会长、汉俳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从一个中学生,到中日闻名的翻译、高级官员,他靠的是刻苦读书,自学成才。 在编辑《人民中国》创刊号时,领导叫他将魏巍的朝鲜通讯《前进吧,祖国》译成日文。这是他第一次翻译文学作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译成初稿,交给日本专家审阅修改,但译稿却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意思是说根本没有修改的基础。这对他是个很大打击,也是很大的刺激,但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迎难而上,发愤图强:一是如饥似渴地读中国现代小说的日译本,对照原文,细心琢磨,写下心得笔记;二是读志贺直哉、芥川龙之介、小林多喜二、德永直等日本作家的作品,加强文学修养;三是把经过日本专家修改的满篇通红的译稿,当作教材,仔细阅读,总结经验,摸索中译日的规律技巧,提高日语水平。
日本原装。 (2010-10-31 10:35:50)
出了事故不说话只鞠躬 (2010-10-31 10:32:35)
日语翻译--电影界 (2010-10-31 10:21:13)
学生时期--日语翻译 (2010-10-31 10:14:44)
我的故事 (2010-10-29 16:41:14)
村上春树 (2010-10-29 16:21:32)
名作郁达夫 (2010-10-29 16:15:44)
老师语青少年的来信 (2010-10-29 16:13:4)
交响乐如何草根化? (2010-10-29 16:9:20)
新婚夫妇元宵节钱触电身亡。 (2010-10-29 16:2:44)
农民工应该老有所养 (2010-10-29 15:55:57)
日语翻译的注意事项。 (2010-10-27 15:53:4)
请问你们要吃饭嘛? (2010-10-27 15:37:56)
自学成才的日语翻译 (2010-10-27 15:27:16)
兼职老板 (2010-10-18 10:5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