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
省青年联合会与日本国岐阜县本巢市的友好交流历程已经走过了23个年头。
20多年来,在中日两国友好人士的精心培育和两地青少年的积极参与下,双方本着相互理解、配合、支持的态度,友好交流得以稳定持续发展。
双方的友好交流,已成为我省青年外事工作中颇具影响力的标志性“品牌”工作。
在日本感受中国文化
胡莉蓉是一名日语翻译。由于工作的关系,她经常去日本。而中国对日本的影响也被她看在眼里。“我们在日本逛街购物经常会看到商品上印有MADE IN CHINA的标志。无论是蔬菜、食品还是服装、生活用品,到处都有中国印迹。”胡莉蓉说,这是中日两国友好交流的结果。
“在日本,无论是文字、茶道、服饰、建筑甚至街道名都体现有中国元素。”胡莉蓉接着开始侃侃而谈中国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她说,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自成系统的先进文化,因而对周边国家产生过巨大的辐射力。日本文化形成期间,长期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其大规模发展几乎与中国佛教文化的传入同时进行,所以日本文化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很大,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也深受佛教的影响。
日本的绘画从飞鸟时代到江户时代历经了一千二百多年,此间的绘画从发生到发展一直都在学习中国的文化。日本各时代的绘画以不同的形式反映着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今年访日归来,山西学生王艺潮说:“我们与日本朋友在一起交流时,所有的人对我们都非常热情,那种激情、友好、欢乐都写在每个人的脸上,铭刻在中日友好使者的心上。当我用葫芦丝吹起了《月光下的凤尾竹》时,我用余光扫视到了本巢市的市长,他闭着眼睛,在静静地用心去感受中国的民族乐曲,他是那样的专注、那样的慈祥,还带有一些发自内心的喜悦。”
“这次中日友好访问,对我今后如何立足、学好本领、放眼世界、如何确立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不可估量的飞跃,是刻骨铭心和永生难忘的教育。今后我要从自己做起,去感受、去学习、去创造、去体验、去传播那高尚的文明、常青的快乐。我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但我相信访日团员会一起用永久的行为去感染他人。总之通过这次短暂的中日友好访问,中日青少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要互相学习,将这种友谊世代相传、万古长青。”王艺潮说。
在青少年中播撒友爱种子
此次山西省学生友好访日团团长,山大附中校长杨素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是:“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
“应团省委和青联邀请参加第一次山西学生访日友好交流活动,并任团长,觉得很荣幸。”杨素珍表示。
杨素珍说,中日这种友好交流对我们国家发展,对世界和平,对世界和谐都很有意义,“这代表着未来能否是一种和谐的双边关系。”
杨素珍说,友好访问,就是要播种友好的种子,“在青少年中间播种种子,更有意义。随着他们成年,成为社会主流之后,就会理性地看待中日的关系,而不是停留在以前的感情化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