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翻译的特级教师

[ 2010年8月14日 ]
Tags:  翻译  司法翻译  

陈瑞瑜也哭肿了眼睛,坚决地说,“聋哑人也是人,也需要人照顾,这辈子我跟定他了!”20岁,她不顾家人反对,执意嫁给了又聋又哑的丈夫,相濡以沫近60年;53岁,因为看到聋哑学生被判死刑,她开始了司法手语翻译工作;如今78岁的她,为了参加一场审问,可以含着药丸,带病上阵,半个多世纪来,用自己的爱心几十年如一日地温暖着无数聋哑人的心……  学手语,她嫁给了聋哑丈夫  陈瑞瑜19岁那年,家里不宽裕,她只能在南京盲哑中学上夜校。能唱能跳,她很受老师喜爱,有人推荐她到文工团,有人介绍她当护士。“我父亲没有同意,只好放弃了。”陈瑞瑜平时对父亲言听计从,但后来,居然会为了一个聋哑女婿,跟父亲“翻脸”。一次,老师告诉陈瑞瑜,扬州的聋盲学校需要老师,问她去不去。这次陈父认为教师教书育人,是个体面职业,就同意她来了。 因为不懂手语,刚到学校的陈瑞瑜不能直接上课。不久,陈瑞瑜听说,9个聋哑女被人多次强奸。“要是正常的孩子,怎么可能会那么长时间不被发现呢!”19岁的陈瑞瑜觉得,有责任去听懂聋哑孩子的心声,于是下狠劲学起了手语。而与陈瑞瑜同龄的聋哑老师孙华岱,无疑成了最好的老师。“一个学期下来,我就基本通了。”陈瑞瑜学手语学出了一段姻缘来,“就觉得应该照顾他,向他学手语啊。” 一听说女儿要嫁给一个聋哑人,父亲坐不住了,说什么也要将女儿带回家。而一向顺从的女儿,这次却和父亲杠上了。父亲跪在女儿面前祈求她不要一时冲动。“派出所都上门劝了,最后是我父亲妥协的。”婚后几十年,在这个默默无闻的岗位上,陈瑞瑜和先生就像一对蜡烛,甘心情愿地燃烧着自己,为聋哑学生照明。从教37年,聋哑孩子的妈妈   从事特殊教育37年,陈瑞瑜至少教过5000个聋哑学生,课堂上,聋哑学生是他关爱的对象,学生毕业后也是她的牵挂。陈瑞瑜常常帮助聋哑毕业生介绍工作,三笑集团、电位器厂的许多聋哑员工都是她推荐的。她说,这些聋哑人就是她的孩子,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这些年来帮助聋哑人,最大的快乐就是看到他们凭自己的本事立足社会。工作之余,她还做起“红娘”帮聋哑人牵线搭桥。参加学生的婚礼,陈瑞瑜也必定会准备一个丰厚的大红包。唐山大地震后,扬州各处也都紧张了起来,“不敢往家里住,搭着棚子外头住。”可巧,一个姓王的同学晚上发起了高烧,40多摄氏度。“父母都在南京,一时过不来。”陈瑞瑜带着这个学生看完病后,就接到了自家防震棚中。第二天,这个学生的父母赶来,看到孩子安然无恙,拉着陈老师的手,一个劲儿哭。1983年的一次更危急,一个吴姓学生突发急性盲肠炎。陈老师赶忙让丈夫给孩子的父母发电报,自己则背着学生赶到医院。手术后,守了一夜,等到孩子父母到了医院,医生才知道,她不是病人的母亲。这样被外人误认是“孩子们”妈妈的事儿,陈瑞瑜也记不清有多少回了。 即便是退休了,孩子们的事情,她也总是很挂心。孩子有了喜讯或难处,陈瑞瑜总是要表表心意:盲童歌唱组合“星月”获奖了,她送上毛衣;聋哑的大学生考上大学没有学费,她悄悄送上几百。当然,最高兴的事儿是“孩子们出息了”。陈瑞瑜老师家很简陋,上世纪70年代的老房子。在陈老师的房间,有一幅与房间摆设很不搭调的字画。“这是他送的,著名的书法家哦,我70岁生日时送的。”指着书画上的“孙华岱”落款,陈老师笑开了花。   陈瑞瑜夫妇晚年待遇优厚,但陈瑞瑜平时生活很“抠门”,客厅电视、沙发都陈旧不堪,家中每一笔支出都会记账。老人所属的广储社区主任阚莉爆料,这对老人参加公益事业出手很大方,“5.19慈善日”、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他们都很积极地捐出自己的积蓄。 聋哑人判死,她当上司法翻译  1986年,13个聋哑人盗窃团伙被警方抓捕,主犯被判了死刑。“心里憋得难受。”案件审理过程中,陈瑞瑜被请去做翻译。此后为法院派出所提供了手语翻译,就成了陈瑞瑜的第二职业。  “食指伸出来,手背侧着上下动,是100,要是同样的手势,手背朝上动,就是1000。”就是这样一个细微的差别,陈瑞瑜“听”懂了,使得一个聋哑孩子免除了牢狱之灾。来,这个聋哑孩子在公交车上行窃被抓。审问期间,民警“听”出的盗窃数是1000元。聋哑孩子非常激动,使劲拍胸脯,做手势,但没有人“听”得懂。后来检察院提审,请了陈瑞瑜去。 “是100,不是1000。”当陈老师“说”出这话时,聋哑孩子当即哭了。做手语翻译多年,陈老师因其严谨,被法官们称为“最值得信赖的人”。78岁的陈瑞瑜是一位特殊的翻译,她用手语搭建了一座“语言”桥梁,通往无声的世界。通过这座桥梁,她帮助公、检、法系统审讯作案聋哑人员,使得许多案情水落石出。多年来,她去过扬州城区所有的派出所协助审问,去过扬州各县市的看守所协助检察院提审,隔三差五参加法庭的审问。这些年,这位“编外警察”协助破获的聋哑人犯罪案件千余起。 陈瑞瑜协助审讯时总随身携带一个小布包,里面装着四样“宝贝”:手语翻译证书、司法名词卡片、老黄历、速效救心丸。“司法名词卡片”让聋哑人一目了然省去手语比划解释的时间;聋哑当事人习惯使用农历日期,一本老黄历可以随时对照辨别真伪;审讯是件斗智斗勇的脑力活儿,患有高血压的陈瑞瑜觉得头晕的时候赶紧吃“救心丸”。为了不耽误审问,78岁的陈老师总是随叫随到。8月2日,陈老师接到了另外一位手语翻译的电话,让她到施桥,说抓了13个聋哑人。陈老师因为腿上骨刺疼了一夜,正昏昏沉沉,但接到电话,含了10颗丹参滴丸就出门了。又要照顾多病的丈夫,又要当手语翻译,陈老师够忙了,但她还是社区的热心人。一次,一户李姓残疾人单亲家庭,父子两个因为没有办法沟通,闹了矛盾,父亲说不出来,只是一味地打,最后孩子怎么也不愿意回家了。陈瑞瑜知道了,和社区的工作人员接连一个月,屡次上门,终于解开了父子俩的心结。 听到别人夸奖自己,陈老师不忘幽默一下:“我觉得我这余热发挥得还可以呢。你觉得呢?呵呵,趁着动得了,再发挥发挥。”     刚退休的时候,陈瑞瑜总是骑自行车来回奔走,导致两腿膝盖处骨质增生,后来,她改乘坐公交,如今双腿肿胀,她说过两天准备去开刀。但只要知道有聋哑人需要她的帮助,她就又会义不容辞地伸出双手。“为什么?没有为什么,只因为他们需要我……”她说,她舍不得那些聋哑残疾人,陈瑞瑜常常流着眼泪跟聋哑人交流,她说,这些聋哑人就是她的孩子,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这些年来帮助聋哑人,最大的快乐就是看到他们凭自己的本事立足社会。

 

 

 由索文北京翻译公司深圳翻译公司广州翻译公司以及上海翻译的职员编辑

发布:xiuzhu1023 | 分类:翻译行业新闻 | 评论:0 | 引用:0 | 浏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