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残疾人到儿童文学翻译家

[ 2010年8月14日 ]


梁家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西安外国语学院资料室副译审。 中学时因病致腿残,后师从著名教授马秉功先生,自学英语。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事英美国家儿童文学翻译与介绍。重点译介美国著名作家休·洛夫庭的系列童话。迄今已出版文学译作十数种(包括《休·洛夫庭全集》),近二百万字。曾获陕西省译协文学类译作一等奖。梁家林是西安外国语学院的一位副译审,十七岁时,一场骨病使他从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一下子变成了卧床不起的瘫痪病人。但梁家林并没有被厄运所压倒,他靠读书自学,当上了一名外文打字员,八十年代初,梁家林偶然接触到美国作家洛夫庭的作品,相似的经历让他产生了当翻译的念头。一个人在床上度过了10年光阴,当现实世界向他关上了大门,他却自己一字一句的创造了一个更美好的童话世界。由于一部翻译作品《被追捕的孩子》,有人评价他是被厄运追捕的孩子,他却用自己的坚持最终逃离了厄运,迎来奇迹。
《怪人杜里特》是梁家林最重要的翻译作品,它的产生出自一次偶然的交谈。一次梁家林偶然遇到了即将回国的外教,他们在交谈中梁家林说出了自己想做的事情。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名外教在回国后寄来了一本欧美小孩爱看的、外教评价特别好的书,这就是《杜里特的故事》。“杜里特”神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梁家林,同时他也谋划着要将这欧美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介绍给中国的孩子。于是“杜里特”成为他20年来精神和事业的伙伴。“杜里特”也为梁家林赢得了事业的高峰。《怪人杜里特》获晋冀鲁豫图书奖,《杜里特航海记》获陕西省译协十年翻译优秀奖,四本盒装套书《美国童话·杜里特的故事》获省委宣传部、省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省作协、省译协四家颁发的文学翻译优秀奖。他的译作也得到了我国中科院的樊发稼研究员和浙江师范大学的韦苇教授的重视,南北两位儿童文学专家都给了他高度的肯定。荣耀背后是辛勤的付出。在翻译《怪人杜里特》的时候梁家林已经有了温柔的妻子,本来就不大的老式房子里面还挤着一个天真可爱的女儿,一家三口住在只有一间的屋子里。不但住房拥挤,生活压力也很大,负担很重。因此,他的翻译工作一般都是在晚上进行。那时梁家林的妻子晚上还要用老式打字机打字贴补家用,所以不大的房间更加紧张。梁家林只好带女儿出去散步。只有等他们离开了,这位勤劳的妻子才能在家里唯一的空地上把她要用的打字机摆开工作,结束后还要把机器折起来塞在床底下。在结束了现实世界的一切家务后,梁家林方可在妻子刚支完打字机的空地上摆桌子翻译着那个童话。“那块地和现在的多功能厅一样。”梁家林笑着说。梁家林说,如果一个人生活得很艰难,那他更有理由要好好地生活下去,这样,他的人生才不至于绝望。他认为翻译作品是件有作为的事情,所以虽然辛苦,可他乐在其中。这是一项可以实现他为社会能有所作为的理想工作,他不会放弃。
他履历是这样介绍他的:梁家林,山西崞县人。中学时因病致腿残,曾10年卧床不起,其间开始读书自修。后师从马秉恭教授,自学完成大学英语课程。1975年参加工作,任西安外国语学院资料室资料员、副译审、陕西省翻译工作者协会刊物《译苑》编委。200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事英语国家儿童文学的翻译。迄今出版译作10余种、近200万字。译著有美国童话作家洛夫廷全集《杜里特的故事》等。译作曾获陕西省译协文学类一等奖。  生活犹如一条长长的流水。而对于梁家林,生命之河流淌到17岁时,出现了一个急转弯。一场骨病,使他双下肢失去了活动能力,从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一下子变成了卧床不起的瘫痪病人。对于这样的晴天霹雳,放在谁的身上,都是难以承受的。一开始梁家林只请了一个星期的假……没想到,这一躺下,就躺了10年。1975年,因为自己的外语专长并带着要有所作为的想法,梁家林选择了到西安外国语学院工作。在此时,中国的外文译作还不多,好多人对海外的事情并不了解。所以梁家林产生了要翻译一些外文书籍给中国读者看的念头。梁家林是一个行动派,他立刻很努力地去做了这件事。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翻译的《被追捕的孩子》出版了。这部作品给他带来的激动和喜悦无法形容。梁家林觉得,用自己的知识和劳动,把国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介绍到中国,为孩子们提供了精美的精神食粮,而自己求发展、求自立的一个高层次的追求也实现了。梁家林被鼓舞了,他产生了要把翻译外文书籍这项工作做大的强烈愿望。

 

 

 由索文北京翻译公司深圳翻译公司广州翻译公司以及上海翻译的职员编辑

发布:xiuzhu1023 | 分类:翻译行业新闻 | 评论:0 | 引用:0 | 浏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