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知识做兼职的人

[ 2010年8月17日 ]
Tags:  翻译  翻译公司  法律翻译  

       很多人都说,这个年代的大学生幸福感很低。上学期间整天要考各种各样的证书,想找份好工作就跟“中头彩”一样难,还得时刻担心大城市房价太高自己能否安身立命。但也有一些大学生,凭借自己出众的能力,上学期间兼职收入就与普通白领持平,有的甚至还超过了白领。能有这样的兼职收入,他们自然会比一般同学幸福得多,但这绝不是偶然的,而是靠他们出众的能力,用自己的亲身实践验证了“知识改变命运”这个真理。
刘强(化名)是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核桃林社区论坛上发帖找到自己的学生的。其实他自己也是一名学生,暑假后他就读研二了,去年他考上了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的研究生,当时他就报了不少辅导班,花费近5000元。今年,刘强成高年级学生了,他想正好利用这个暑假挣点生活费,“也想把自己当初花的钱挣回来,呵呵”。6月份的时候,他就在学校的论坛上发帖子,表示自己可以辅导广电方面的专业课,起价2000元,主要是针对在北京考研的同学,特别是能满足从外校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广电方面研究生的同学的需求。刘强称,学校的论坛上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帖子,不少同学特别是报考艺术类、播音主持类的考生报辅导班非常踊跃,这些学生一般会参加培训普通话发音与发声、语言表达技巧等各种课程,学校里一些学生刚大二就开始兼职当老师去了,收费也还挺高的。而他自己辅导的广播电视艺术学,则主要辅导初试的广播电视艺术基础和艺术学综合这两门专业课程。“现在我已经招到两名学生了,我保证是一对一的当面传授,共20次课,每人收费2500元。”刘强说,其实像我们这样的高年级生最大的优势就是对学校熟悉,有着“过来人”的经验,这对考生来说其实特别有实用价值,另外就是年龄相当,有共同语言,很可能教完明年大家就成师兄弟了。“我还有一个杀手锏,就是提供真题和自己去年用过的、感觉特别实用的内部参考资料。”
法学硕士做翻译 月入六千
第一次见小宋的人,都会说这个小伙子很踏实。他在中国政法大学读法学硕士,平时不算很忙,“因为研究生阶段课不多,主要是自己看书,多思考”。说起自己的翻译兼职工作,小宋直言当时就是为了“补贴家用”。小宋说,自己老家在河北唐山的一个小山村,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在家靠做豆腐挣钱供他和妹妹上大学。本科4年,小宋的生活费主要还靠父母供给,但上到研究生了,小宋不好意思也不想再向家里伸手要钱,他想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养活自己。“上街发传单?做推销?”这些兼职念头在小宋脑中一闪而过,不仅收入低,而且太累了。小宋最终决定利用自己的英语特长,虽然本科是学中文的,研究生又是学法律的,但小宋的英语可一点都不差,大二时CET-6就考了将近600分。“而我学中文的基础,可以使我的翻译‘信、雅、达’;学法律的背景又可使我的翻译逻辑清晰,并可接一些跟法律有关的专业翻译,比如合同、公司章程等等。”一切都在小宋的掌控之中。凭借出色的翻译水平,他很快在
翻译公司获得了很好的口碑,活也是源源不断。学校每晚11时熄灯,别的同学都进入梦乡了,但小宋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上看着上百页的英文资料,偶尔还查一下电子词典。平时一般是夜里12点睡觉,周末就休息得更晚些了,但靠着翻译,小宋一个月收入都在6000元左右。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生活费,每个月他还给自己的妹妹寄不少钱。“通过翻译锻炼,我自己英语阅读能力也提高极快,将来我要是去外资律所,这也有很大帮助。”小宋微微一笑说。师兄辅导师弟 暑假挣五千。
硕士毕业生,工作找不到。
   图为滕振国当年伏在床头上苦学。42岁的滕振国,曾以农民工的身份、以高中毕业的第一学历、以自学数载的坚忍、以38岁考上硕士研究生的荣光,轰动河南乃至全国。鲜为人知的是,硕士毕业之后,他的生活、工作又回到了原点。对于他来说,知识没有改变生活艰难的命运:重新回到了曾经打工的高校做起管理员;微薄的工资承受不起他大胆地买一件新衣服;在那里扫地数年的妻子依旧数落他的无用……这是经营人生的失败、学历的尴尬还是“35岁退休”的职场就业歧视?7月28日,记者采访了从江苏常州回到河南汝州老家的滕振国及家人。青春岁月在与贫穷搏斗中一晃而过 1968年出生的滕振国与千千万万的农村孩子一样,是作家路遥《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的现实版。他们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他的母亲田俭仍然记得儿子从小学到中学一直住着的12平方米小瓦房。那里只有一桌一凳一床一盏煤油灯,阴暗潮湿,还有高粱秆结成的顶棚。

 

 由索文北京翻译公司深圳翻译公司广州翻译公司以及上海翻译的职员编辑

发布:xiuzhu1023 | 分类:翻译行业新闻 | 评论:0 | 引用:0 | 浏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