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融街翻譯公司
隨著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瑞士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摩根大通銀行(中國)有限責任公司等一批國際知名金融機構落戶金融街,其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截至2007年底,金融街有法人金融機構72家金融從業人員1.7萬人。2007年實現稅收858.6億元,占全市稅收總額的19.3%。2008年上半年金融街實現稅收1037億元,占西城區稅收總額(1518.4億)的68.3%,占北京市稅收總額(3642.3億)的28.5%
編輯本段北京金融街現狀1993年國務院批復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提出在西二環阜成門至復 北京金融街核心區興門一帶建設國家級金融管理中心,集中安排國家級銀行總行和非銀行機構總部,北京金融街應運而生。金融街南起復興門內大街,北至阜成門內大街,西抵西二環路,東臨太平橋大街,規劃用地近103公頃。其中建設用地約44公頃,道路用地約32公頃,綠化率超過30%。金融街區域總體規劃建築面積為402萬平米,其中,寫字樓面積達74%,公寓占3%,酒店占4%,綠地等其他配套占19%。目前,已完成建築面積322萬平米,在建面積為51萬平米。全部投資預計為460億元,已經完成投資380億元。依照總體規劃,到2008年金融街將全部建成。在建項目均有企業在商談入駐,大多數已簽訂協議,尚有多家企業表示要求入駐金融街,區內機構由於業務增加也需要擴展辦公面積,未來幾年是金融機構新設和分立的高峰期,將有更多金融機構需要購買或擴充在金融街地區的經營、辦公面積,對金融街承載能力構成相當大的挑戰,以金融街現有的規劃面積無法滿足金融機構發展的需要,盡快拓展金融街區域面積,提高其空間承載能力已成為必然的選擇。
編輯本段北京金融街歷史公元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經過仔細勘察之後,根據《周禮·考工記》的規劃原則興建了元大都城。大都城內設50個坊,每個坊都建有各自的坊門。門楣之上標有福田坊、集慶坊、安富坊、鳳池坊等坊名,規劃完備,建築齊整。金城坊,位於元大都城的西南角,意出於《史記·秦本紀》:“關中之固,金城千裏,子孫萬事帝王之業也。”金城坊之北有雄偉秀麗的妙應寺白塔,南有金碧輝煌的都城隍廟。元、明之際及清代初期這裏遍布銀號、金坊,商賈富豪及皇親國戚多在此地發跡生財,是繁華的商業區和金融中心。民國元年,設在這裏的大清銀行改為中國銀行,“其後大陸、金城、中國實業各銀行,均先後設立於此,民國十年以前,各銀行竟於是謀建築,頗有作為銀行街之想”。然而,在軍閥混戰中,金城坊逐漸敗落,票號、金坊等轉向前門及東城地區。自清代金城坊之名即音轉為錦什坊。金城坊地處明、清北京內城西南部,是一片古老的居民區,小巷縱橫,地勢低窪,其東側的溝沿及太平橋大街原為城內的一條泄洪溝,從北至南直達南護城河。寧靜的小巷中多為平房矮屋,也有幾處軒敞的王府,如明代的武定侯、廣寧伯
等居住的府第,以及清代的順承郡王府、德公府等,還有一些政府機關和專用場地,如巡按察院、提學察院、屯馬察院,以及濟州衛、藤牌營、養馬營等。日月演進,鬥轉星移。時間又過去了一百余年,在金城坊建立700多年後的公元1992年至2005年,在今日的西二環路東側(原金城坊舊址之上)北起阜成門立交橋畔的中國銀行大廈,南到復興門立交橋東北側的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全長1700余米、寬600余米的範圍內傳奇般地崛起了一條建築面積300萬平方米的具有濃郁民族風格和時代特色的現代化建築群。這就是將成為亞太地區金融中心之一的北京金融街。
金融街的城市改造有其歷史淵源,金城坊自古就是金融中心,歷史發展到今天,它也圓了昔日之夢。而今,金融街自從1992年動工興建,已經歷時十余年,主要建築已展新姿。切望在後期的規劃建設中,更多地考慮古城風貌,盡量保護和恢復古都風韻,註意繼承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經典和真諦,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將現代與傳統、舊遺址與人們的生活環境相結合,充分利用白塔寺、都城隍廟以及火神廟、清真寺等人文遺址,精心點染,巧奪天工,使文物保護與現代建設、古都風貌達成完美的統一。
金融街翻譯公司目前擁有已經擁有3741名譯員,其中核心譯員411余名,擅長的領域涉及商貿、銀行、金融與證券、法律合同與文獻、計算機、通訊與本地化、機械與化工、生物技術、生命科學與醫藥、交通、建築與房地產等,翻譯語種多達100來種,翻譯服務包括筆譯、口譯、同聲交傳、軟件本地化。骨幹譯審隊伍32人,平均每個專業領域有兩名專家譯審,由具有良好專業北京的北大、清華、對外經貿大學、武漢大學等名校的教授和碩士以上學歷的專業人員以及具備良好國外文化知識背景的海外學子組成。而且,隨著業務的擴大,專業隊伍在同步擴充,已經形成助理翻譯、主力翻譯和譯審梯隊。
|
|